AR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有利用AR眼鏡完成培訓任務的場景,有利用手機對于AR效果進行展示的應用。總之,關于工業領域的AR案例越來越新奇。在國內,AR眼鏡和底層技術的發展遠不及國外,以微軟的Hololens、ODG等國外AR眼鏡為代表,以ARKit和ARCore為代表的開發工具包都顯示出國內與國外AR技術的差別。而這些技術上的差別,影響了工業領域中AR的應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國內外有哪些經典的AR經典案例。
GE公司關于AR技術的首次嘗試。
GE公司作為帶頭大哥,利用智能眼鏡幫助機械師完成配件組裝,其連貫性和精準率秒殺各種實體說明書。通過智能眼鏡與AR軟件工作平臺Skylight的協同,裝配誤差大量降低。根據測試報告,機械效率平均提高了8-12%。被選中參與試用的15名機械師們對智能眼鏡非常滿意,9人表示他們愿意使用,85%的機械師認為智能眼鏡簡單易用,同時可以降低裝配誤差。
波音公司的AR技術應用案例
波音公司本是AR技術之父,工程師們需要在飛機上安裝大量的航空線束,這些線纜就像人體上的神經中樞和能量傳遞系統,線束的安裝位置必須準確快速。為了完成安裝,生產人員必須一邊看說明書一邊手動繞線完成裝配,不僅工作效率較低,而且安裝的準確性也很難保證。通過AR眼鏡的幫助,安裝工人節省了至少25%的裝配時間。
大眾汽車關于AR技術的首次嘗試。
德國大眾汽車也開始嘗試引入智能眼鏡來優化他們的管理流程。借助智能眼鏡,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快速讀取條形碼,無需查閱表格或記住零件編號。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化的現場管理,智能眼鏡可以引導現場人員的裝配工作,降低差錯,提高效率。目前大眾汽車在沃爾夫斯堡的工廠已有30名員工使用這一可穿戴設備,并有計劃將AR技術迅速推廣。
DHL敦豪速遞使用智能眼鏡為位于荷蘭的倉儲提速。
DHL的操作人員可以根據智能眼鏡的圖像提示進行工作,從而達到提升分揀速度和降低出錯率的目標,供應鏈效率提升了15%,DHL還將在全球2000個倉庫內推廣該項應用。
有以上內容可以看出,AR技術有利于幫助企業在工業裝備、工業培訓、實操培訓等工業應用中產生效果。而據資料顯示,AR技術側重于精密儀器制造和維修、輔助教學與培訓、醫療研究與解剖訓練、軍事偵察及作戰指揮、搶險救災等領域。由此可以看出 ,AR在工業領域應用的這塊大餅,正等著各個AR公司前來瓜分。
還有很多工業領域中的AR經典案例,例如視+AR就曾幫助過而臥龍點擊實現AR功能,在此,我就不一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