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沒有設立類似五代、兩宋的翰林圖畫院,然也征召一些畫家服務于宮廷,一線拍賣行藏品征集:秦經理 13101713004 微信同手機號。如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袛應司”下設立畫局,內有“提領五員,管勾一員,掌諸殿宇藻繪之工”(《元史·百官六》)。但人數極少,制度遠不及宋代完備,地位也甚低,類似畫工。至于像“奎章閣學士院”下設的“群玉內司”,也只掌管收藏圖書寶玩,不是一個書畫創作的專門機構。因此,元代宮廷繪畫的創作遠遜宋代,風格也主要承繼唐宋,無更多新創。而大部分文人士子在仕途無望的情況下,轉而隱居山林,以書畫自娛,或廁身民間,成為以畫為生的職業畫家,這批畫家,主要繼承文人畫傳統,遂使文人畫逐漸占據畫壇主流。一些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畫家,也多追宗文人畫傳統,有力地推動了文人畫的傳布。
文人畫興起的主要特點,一是在取材上山水畫盛行,人物畫相對減少,花鳥畫中的枯木竹石和梅蘭題材流行,異常突出繪畫作品的文學性。二是在師承上主要宗法唐、五代和北宋,強調要有“古意”和“士氣”,反對“作家氣”,摒棄南宋院體即所謂的“近體”。三是在創作思想上進一步發展了蘇軾、米芾、文同等文人的繪畫傳統,主張“遺貌求神”,不強調形似逼真和刻意求工,而追求物象的內在神韻;同時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把自然景物當作抒寫畫家自身思想情趣的載體,這與宋畫對于自然景物的刻意求工,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四是在筆墨上以簡逸為勝,擅用水墨法,突出筆情墨趣,重視書法趣味,并將詩、書、畫三者緊密結合起來,體現了中國畫的又一次創造性的發展,以及由于社會急劇變化隨之帶來的審美趣味的顯著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