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面向全國求購:玉米、小麥、菜籽餅、青餅、大豆、高粱、豆粕等粕類,麩皮、次粉、碎米、大米、DDGS、淀粉等飼料原料
水份16%≤。雜質2%,無明顯變質,作精飼料用.
黃經理:13617120538
QQ : 1273579015
如此大規模的小麥飼料消費量,終有難以為繼之日。只要玉米價格不大幅下跌,后市小麥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市場信息失靈,小麥替代量過了頭,導致市場口糧不足,后市小麥價格可能會遠高于玉米價格。當然,市場的變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畢竟今年還有約2000萬噸*低保護價收購的結余庫存。
筆者與小麥市場打交道十幾年了,一直對我國小麥減產的題材不怎么感興趣。個人認為,一是偶爾減產幾百萬噸不影響大局,二是我國小麥種植區南北跨度大,且核心產區人工灌溉條件好,自然災害對全局的影響較小。5月下旬開始,大量的小麥受災減產消息見諸媒體。6月上旬,筆者到河南、山東兩省傳統的小麥高產區實地走了一圈,耳聞目睹的情況是去年大多畝產1000斤以上,今年基本上就是700—800斤。采樣的小麥二、三級為主,不完善粒偏高,這些地區正常年景都是以一級小麥為主。從后來了解的信息看,筆者走訪的河南北部、山東中南部或許受災情況輕于河南南部和江蘇、安徽等地,重于河北產區。總之,今年病蟲害對小麥主產區的危害之重、影響之廣都非常罕見。除了不利的天氣原因外,小麥良種補貼和“一噴三防”補助政策也有待改進。
受災地區單產減少,勢必使市場的供應總量下降,加之部分農民惜售,還有部分小麥赤霉病籽粒在10%以上,不能用作口糧和飼料。因此,后期市場可能面臨合格糧源供不應求的局面,或許要動用國家儲備糧,抑或通過進口應對了。罕見的病蟲害災情與眼下的人豬爭糧局面疊加在一起,后期小麥行情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