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鑒定方法:從鑄造技術方面辨真偽
商周時代青銅器的鑄造,采用的是陶范法。這種方法無論是鑄小件或大件銅器,都有良好的效果,對一些器形和雕鏤復雜的器物,可先分鑄,再合鑄。春秋戰國時,發明了失蠟鑄造法,使青銅器鑄造工藝上了一個臺階。后人作假的青銅器,多不采用陶范法。不同的鑄造方法,有不同的特征,這是鑒定青銅器的主要依據。1、陶范法 陶范法是陶質塊范鑄造法的簡稱,其鑄造過程主要包括作模、翻范、作內范、合范、澆注和打磨修整等工序。
作模鑄器物之前,先用陶泥做個樣子作為初胎,它是制范的基礎,這種陶模又稱為母型。如要在器物上飾花紋,先在模上畫好花紋,花紋的四入部分用刀雕刻出來,凸起部分用泥琛好后再加貼上去。
您有藏品想要出手?好的藏品只有經過宣傳包裝才能拍出它應有的價值。不想您的寶貝被埋沒?
古董拍賣運作請找陸經理 聯系電話18682479160 微信13211492375
翻范將經過細篩過的泥土調制和勻,拍打成片,按捺在陶模外部,用力壓緊,使陶模上的紋飾反映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再按照要鑄造的器物特點,將其劃成若干塊。劃下的每一泥片陰干或用微火烘干,再合成一個外腔,即成為所要鑄造器物的外范。
合范一般鑄造簡單的銅器(如工具和兵器),是用兩個單合范合成的鑄造空體器(如鼎、爵之類),需有內范和外范。內范又稱范藍、,小于外范,做內范的方法一般是將原來的泥模外表刮去一層,即可成為內范。外范與內范中間的空隙,為熔注液處,兩者的距離(空間、也就是所要制作器物的器壁厚度。在澆注之前,先要將外范拼好合起來。
澆注為防止在灌注銅液時產生的漲力將拼好的范沖開,便用泥土圍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并留有灌澆孔和通氣孔。銅液向范內澆注后,待其冷卻凝固,便將圍填外范的泥土和內范打碎,將造好的器物取出。
打磨修整器物脫范后,表面往往是粗糙的,花紋也不夠清晰,經過打磨修整加工,才成為一件表面光滑,花紋清晰,色彩錚亮的青銅器。用陶范法鑄造器物是"一范一器",破范取器,故沒有兩件銅器會是一模一樣的。
您有藏品想要出手?好的藏品只有經過宣傳包裝才能拍出它應有的價值。不想您的寶貝被埋沒?
古董拍賣運作請找陸經理 聯系電話18682479160 微信13211492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