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元項目數據分析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天鑰橋路329號B棟9樓
王經理:021-24193019
郵箱:2860763820@
300 元的酒店房間賣老客戶 380 元?近日,有微博網友自述其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引起網友強烈關注。當熟人經濟從線下搬到線上,“不同人不同價”的電商定價模型正遭受著“是否道德”的拷問。
記者梳理網友評論時發現,網絡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不僅發生于在線旅游預訂平臺和打車軟件,還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通訊套餐、電影訂票和網絡購物中。
那么企業為何甘冒消費者信任風險這樣操作?利用大數據“殺熟”又會為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后果?
大數據“殺熟”遭網友吐槽
近來,有網友曝料稱,他經常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 380 元到 400 元左右。偶然一次,他通過前臺了解到,淡季的價格在 300 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后發現,果然是 300 元;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還是 380 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示,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提升用戶體驗。若通過大數據進行違背道德的操作,是一個平臺的悲哀。
不同的顧客對不同的產品價格,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大數據殺熟暴露出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對稱以及不透明。”曹磊表示,“平臺通過大數據“殺熟”現象只是獲得了眼前的小利益,最終對于平臺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對此現象以及行為應該嚴厲打擊禁止。”
依靠企業自覺和政府管控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在“裸奔”,大部分的數據都在互聯網中存留,數據掌控方只要有心,通過大數據獲得不正當的利益是存在可能的。
無獨有偶,2000 年,亞馬遜就曾對 68 款碟片進行了差別定價的“測試”,最終在付出高價的老顧客的怨聲載道中草草收場。隨后一些互聯網公司還會根據用戶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使用的不同設備或者購買歷史記錄等信息制定不同的價格,比如 2012 年在線旅游網站 Orbitz 嘗試把 Mac 用戶引導到服務和體驗更高的酒店。
北京律協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葛友山表示,按照市場規則平臺大數據化是一種商業趨勢,但現在這個功能“走偏了”,被用來成為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捷徑,從而對于整個行業是個損害。“當消費者不再選擇這種方式去消費,或者不再信任平臺或者渠道,原本應該雙贏的局面就會被打破。”
在曹磊看來,對于“殺熟”現象的規避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