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本來是一種吃著玩的東西,如北京、南京、杭州以及成都等地的地方文化里通常是指花生、瓜子或干果之類,唯有廣東文化,才將此閑食法正為一種“嚴肅”的食物,非但“點心”而且堪可果腹。美式英語把“點心”音譯為dimsun, 依據(jù)的就是廣州話的發(fā)音。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點心的品種已增至一千多種,盡管如此,我們今天常吃的點心,大致上三四十種,而在這些“基本點心”當中,又以蝦餃和鳳爪為當之無 愧的“主打”。這兩樣點心,不僅出場率*高,同時也是吃貨們用以考量一家點心店水準的代表性點心。
了解過北方文化的人都知道,韭菜豬肉餡的水餃在北方人日常飲食中有一個*高地位,那么鮮蝦作餡的蝦餃,就是我們廣式點心的“四大天王”之首,與干蒸燒麥、叉燒包、蛋撻齊名,起源于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廣州五鳳村。
光頭佬聯(lián)圣,*正宗的蝦仁餡料,用料包括生、熟蝦肉,豬肥膘肉以及筍絲等,另外,用來做坯皮的澄面則要加入豬油以及鹽、水研制,而且夠薄夠透。這樣蒸出來的蝦餃,吃起來才會有不多不少的鮮甜的汁液,澄粉的軟滑與蝦仁的彈牙之間的珠聯(lián)璧合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新鮮的蝦仁是蝦餃的餡料,無疑也是蝦餃*主要的賣點。蝦餃之美不僅內(nèi)在于蝦仁的完整性,而且外在于坯皮。不同于以面粉為皮的北方餃子,蝦餃的坯皮系以澄(粵音鄧)粉調(diào)制加工而成。所謂“澄粉”(又稱澄面),是面粉洗去面筋(膠體物質(zhì))之后的產(chǎn)物,色白而質(zhì)地細滑,蒸熟之后,更覺晶瑩通透。若蝦餃的坯皮夠薄, 內(nèi)部的那一彎粉色紅色蝦仁寶寶更是白里透紅,若隱若現(xiàn),令人垂涎欲滴。
被捏成梳子狀的蝦餃在外觀上的造型也十分惹人愛憐,曾有泮溪酒家名廚勇于創(chuàng)新,制成各種“象形白兔蝦餃”,并且以火腿粒為白兔點睛,上席時再用芫荽和黃蛋絲作為周編之“蕾絲”。把個《紐約時報》的記者唬得驚為天人,稱其“不但是食品,而且是藝術(shù)品”。不過 ,像是像了,藝術(shù)也藝術(shù)了,然而刻意的象形至此已盡失天然之本懷。有美食家認為,“白兔餃與彎梳形蝦餃的本尊,不論是內(nèi)餡或造型上皆大相徑庭,只能算是一款基因突變的分身。
公司名:廣州光頭佬聯(lián)圣貿(mào)易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小姐
手機:13580396808
固定電話:400-800-8807
座機:020-39185760
郵箱:1211531270@qq.com
Q:1211531270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qū)大石街植村工業(yè)四路15號之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