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手表是會有時間誤差的,現在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石英表和機械表的時間誤差吧。
鐘表的進化史可謂是精度誤差的戰斗史。最初利用擺的等時性原理的鐘表,其誤差縮短為一天10分鐘,到了18世紀,一天的精度誤差已經能精準到了2分鐘。這太了不起了。今天在市場上中檔價位的機械表誤差大概在20秒/天左右,從此推算出18世紀的技術多么了不起。
當然這和石英表一天1秒以內的誤差不可相提并論,不論是銷售還是顧客,首先要認識到這個現實。石英表使用的是水晶發振原理。這和其他電子零件一樣,正如手機的時間精度高于鐘表。而對于時間精度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比如電波手表,把原子(銫)振動的頻率“1秒90億次以上”作為計時基準,其誤差為10萬年1秒。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利用別的原子(鍶),可以把精度誤差縮小到160億年1秒,即使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開始計時至今,所發生的誤差也將不足1秒,可謂“鐘表之最”。
機械表雖然在精度上不如石英表,但依然受到消費者的追捧。習慣于石英表時間精度的消費者,在使用機械表之前必須要理解下面的內容,首先,在理論上,機械鐘表的精度是由擺輪的振動數來決定的,每小時21600次,或者是28800次的振動可以保證鐘表的走時,換算成我們熟悉的單位“赫茲”也就是1秒3赫茲(=來回三次)或4赫茲(=來回四次)。這和石英表的晶振頻率32768赫茲相比,差距顯而易見。
機械表有兩個難題,第一個是位差。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可能保持一個姿態不變,手表會隨時變換方位,機心里的擺輪游絲因此會在各個方向受到重力影響,所以會改變初始狀態而產生走時方位差。另一個則是發條的松緊狀態。現在,絕大多數的機械表都是自動式的,由于戴表人運動量不同,發條上不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時就需要戴表人用手上條。
雖然機械表時間可能不精準,也談不上使用方便,但機械表還是受到廣泛的歡迎,那是因為機械表除了計時工具的角色外,同時還是有人氣的工藝品。
鐘表都是會有時間誤差的,石英表的時間誤差會小于機械表。如果顧客追求走時精度,那么我們可以向顧客推薦石英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