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安徽吳茱萸種苗報價
(一)植物特性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00~1000厘米。單數現狀復葉對生,小葉5~9片,橢圓或卵圓形,頂端尖或漸尖,全緣或有鈍鋸齒,葉背有透明油點。聚傘狀圓錐花序項生,雌雄異株,花白色,雄花退化子房略成三棱形;雌花花瓣較雄花為大,退化雄蕊鱗片狀,子房上位,心皮5枚。骨突果扁球形。種子卵狀球形,黑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6~8月。
(二)生長特性
適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溝邊,溫暖濕潤的山地,疏林下或林緣空曠地。野生較少,多見栽培。人工栽培在低山及丘陵、平壩向陽較暖和的地方。凡多風嚴寒和過于干燥干旱地區,不宜栽培。土壤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吳茱萸均可。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吳茱萸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山坡地、丘陵地、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種植。中性、微堿性、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長。作苗床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低洼積水地不宜種植。每畝施2000-3000公斤的腐熟農家肥作為基肥,深翻后暴曬幾天,碎土耙平作成高畦。
2、移栽
吳茱萸栽培從落葉后至春季萌動前均可進行。若與其它作物間作套種,無需整地,直接按2×1.5米的行株距挖穴定植,穴寬深50厘米,每穴施有機肥5-10公斤,畝栽220株左右。利用四旁零星栽培,按行株距2米左右挖穴,將苗木根系理順放于穴中,蓋細土踏緊。栽時蓋土不易過深或過淺,深了生長不良,淺了容易受旱死亡。澆透定根水,然后根據天氣情況,約澆水1-3次,保證成活率。
3、田間管理
適時中耕除草,并保持土壤濕潤,春萌發前施一次腐熟的人糞尿,施肥量隨樹齡而定,三年生每株施人糞尿10~25千克,在距植株48厘米左右開環狀淺溝施下,覆土。7月開花結果前,施一次磷鉀肥,冬季追施一次堆肥(或河泥、人糞尿)、草木灰等,培土防凍。樹高100厘米修技,春秋兩季剪去頂心,形成一定型樹冠,有利生長和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