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它以艷麗耀眼的顏色、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個性,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雍正粉彩瓷的呈色豐厚多變,色澤亮堂柔麗,彩料濃淡天然,粉質感強,新鮮燦爛,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達二十多種,同一種顏色又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并且以油料調色,考究彩料的層次改變,畫面粉潤柔軟,杰出畫面的陰陽濃淡,賦有立體感。以傳統題材為主,盛行纏枝花卉紋、花鳥紋、人物紋、山水紋等圖畫,規劃不滿密,顯得意境悠遠。畫面高雅宜人,并且諧音“蝠”(福)、“鹿”(祿)的圖畫亦多見,在花卉之間經常配以草蟲等。裝飾手法多樣,盛行“過枝”的畫法,即盤、碗的圖畫從器身到器蓋,或從器里到器外連續彩繪而成,常見有桃果、菊花、牡丹等過枝圖畫。
雍正粉彩瓷的胎體加工細密,質地細膩輕盈,皎白精致,輕重適度釉面滋潤勻凈,平滑瑩白,光亮無瑕。商品以輕巧俊秀的小件器物為主,如盤、碗、杯、盒、筆筒等常見有膽瓶、六角瓶、燈籠瓶、花觚、盤、碗、杯、筆筒、提梁壺、罐等。器物無論大小,形體改變宛轉柔軟,考究線條的美感。在注重漂亮的一起還注重實用性,有正經慎重之感。制作一絲不茍,考究規矩方圓,注重細部處理。
此件“大清雍正年制”款粉彩菊石蘆雁圖賞瓶一對
雍正上品粉彩瓷器,佚麗清新,設色華美而不俗,工致精巧而不媚,開一代未有之奇。所繪菊石蘆雁,意態不減,無一不備。此式賞瓶為雍正一朝尊貴之造型,曲線起伏優雅,予人無限之美感。瑩白如玉之胎釉更見麗質非凡,瓶之外壁通景繪菊石佳景,只見菊花盛開,葉子或舒或卷,蘆雁嬉戲,其中一只立于草地之上,舉喙欲啄果子,其設色精絕,描繪工細絕倫,極雅雋佳妙,雍正粉彩之驚艷由此可見。
其筆法工整細致,鳥羽及石頭、菊花葉片的渲染隨位置不同濃淡亦發生變化,寫生風格明顯流露出南宋院體花鳥畫法的遺意。設色清雅和諧,構圖簡潔明快,與乾隆后之規矩繁復的粉彩畫法格調大不相同,其釉彩交融,信筆點染,不作勾勒直接賦彩。以此瓶為例,菊花葉片粉嫩一色過渡自然,由白至粉,再至桃紅,色彩歷數百年不變,勝于紙絹。無怪乎《陶雅》稱道:“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艷奪目。”以此瓶觀之,確是的評。底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清秀端莊,青花淡恬,其繪畫、胎釉、彩料、署款,無一不精,益見雍正御瓷之非凡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