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行業再次因為政策迎來變數。來自多個渠道的信息顯示,跨境電商新政中“通關單新政”將在上海等10個跨境試點城市暫緩,其他稅率及正面清單政策保持不變。如此,跨境電商企業將迎來一年時間的緩沖期,不過,魔速達也認為新政暫緩并非一勞永逸,資源整合或許才是下一輪行業的主旋律。
      消息稱,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海關及商檢接到“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商品核驗通關單政策暫緩一年”的上級通知,隨后,各地關檢部門相繼通知跨境電商企業。根據這一“內部通知”,從新政開始執行后的一年內,包括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天津、福州、平潭等在內的10座跨境電商試點城市,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商品將按照新稅制征稅,但商品“一線”進區時免于核驗通關單。有消息人士透露,正式文件雖尚未公布,但這個“內部通知”相當于給了各試點城市及跨境電商企業一個過渡、轉型的機會。在過渡期內,跨境電商企業要按照一般貿易監管的要求進行準備,一年之后(2017年4月8日起)則將嚴格執行一般貿易通關理。
     昨日,多個知名跨境電商平臺負責人對是否已經收到“內部通知”不置可否,但卻紛紛對上述消息表示歡迎。截至發稿時,相關政府部門也并未對該消息給予回應。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參照此前財政部聯合多個政府部門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商品“一線”入區需提供通關單的規定,跨境電商在監管方式上與一般貿易無異,通關單、檢驗檢疫、產品備案等成為跨境電商從未面對過的新難題,缺乏相關檢驗資質故引發當前不少平臺出現“庫存告急”的局面。甚至有消息顯示,跨境電商新政在實施一個月有余的時間內,行業平均交易額下降了40%-50%,影響比較小的企業也下降了20%-30%。
      一旦新政暫緩執行,跨境電商企業將獲得調整良機。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前不少受新政影響較大、主營保稅進口模式的企業,已經著手轉戰一般貿易進口模式,也有部分企業開始加碼海外倉,希望通過海外直郵的方式緩解新政沖擊。這一舉措也導致了中國香港、歐美等地的海外倉價格大漲。
     唯品會副總裁馮佳路表示,唯品國際將會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海外直采、品牌方直接合作、自建倉儲等多重措施,降低商品成本,在價格、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