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進行積極的人際交往,才能在交往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則。這些原則,既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1.真誠原則
真誠,是友好交往的基礎,也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深化的保證。真誠,就是真實、誠懇、沒有虛假。處世者最根木的一條,就是要培養一顆真誠的心。只有彼此以心換心,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相互信任,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用真誠去打開人際交往的心靈之門。
真誠待人者必被人待以真誠。用真誠與人交往,就可以充分認識、發掘別人的長處,不會計較別人的短處和不足:就能以公平的心去評價和判斷事物,有助于自己的發展和完善。我們把真誠贈之予人,自己什么也沒有失去,反而會得到別人的真誠。
真誠固然很好,固然必需,但是培養起來卻頗不容易。人常常被各種利害關系和感情左右,這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克服起來非常困難。要培養真誠,就要從日常的生活中做起,時時事事檢點是否感情用事,是否本位主義,是否具有理性,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斷培養和提高。
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人們還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希望他人真誠可信,但卻常常忽視了自己的真誠。例如,有的大學生交朋友,常常要求朋友對自己坦誠相待,袒露心扉,否則就認為朋友不真誠,但是,自己卻從未向朋友打開過心靈之門。這樣的交往關系,永遠難以深入。又比如那種“逢人便說三分好,未可全拋一片心”的交往,必然侵蝕健康的交往關系。
當然,真誠不等于頭腦簡單、輕率從事、盲目沖動,真誠本身就是要求我們細致、謹慎和理智地去進行人際交往。
2.尊重原則
尊重是平等原則在人際交往中的體現。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種場合自尊自愛,維護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視他人的人格、習慣與價值,不傷害他人的自尊,承認人際交往中雙方的平等地位。
尊重是交友的重要保證,是達到交往效果的橋梁。在人際交往中,交往雙方由于主客觀的原因,在氣質、性格、能力、知識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并因社會分工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身分,但在人格上則是平等的。尊重人格是平等的基本要求,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同時也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
好人緣是什么?為什么我會孑然一身,心態和技巧都是問題!
武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