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不少白底黑花釉下彩仿品,特別是梅瓶、四系瓶和碗罐之類。但真品胎土顆粒較大,給人以粗、干、硬的感覺,造型雄渾、挺拔,修胚粗曠自然,只注意大效果,常出現凹凸不平現象。而仿品則胎色過白,磁化程度高,缺少硬、樸、拙的韻味。在紋飾方面,宋元畫工作品流暢自然,意到筆隨,比隨意走,故多有潦草練筆之處,而仿品的紋飾無不拘禁死板,即使有意出現連筆,也連得極為勉強,根本不見真品豪放質樸的時代風格。那么,廣州高博斯真偽識別騙子造假宋代磁州窯有如下鑒定要點:1、看胎骨成型方法:采用漿胎者均為偽作。磁州窯注漿成型技術采用的時間約在1948年之后,如是漿胎,必為后仿無疑。
2、看模印痕:模印痕是在瓷器的口部,圓形器身的*大直徑處,有明顯的對接痕,或凸或凹,是用模制胎后,雖修平但燒成后仍存留的痕跡。今仿器多數采用模制,此痕難以消除。古代也有接口,工藝上是拍打銜接,并有粘接口、耳者。
3、看足的工藝處理:足部有明顯的印坯成型特征,或有意在足內造作旋坯刀痕,慢輪加工,呈不規則刀痕,或非旋刀痕者均為偽作。
4、看支釘痕:支釘痕是古代疊燒、摞燒時防止粘連的支釘遺留在瓷器的底、口、肩部的痕,有此痕者真者多。現代采用油、電、氣燒,器物因平擺在棚板上平燒,多不疊摞,且支墊鋁粉,故無此痕留。
5、看粘疤:古代陶瓷燒制過程中經常出現倒窯、傾斜或疊燒不當造成的粘疤或疤痕。今因裝窯太密,造成口沿與身上的粘痕,粘痕多在*大直徑處。
6、看火刺痕:火刺是煤燒的特征之一。宋、金時代觀臺窯的白釉,多為細密的米子開裂,釉層厚處呈微黃色、微黃綠色。而今仿品,釉開裂紋大,釉透明而色亮,釉層厚處呈乳濁白色或稱鼻涕釉。
7、看黑釉:磁州窯古代黑釉是當地特有黃土所淘制的釉。黑釉的采選、炮制十分嚴謹,燒成后呈色烏黑油亮。而今之釉多為適應快速燒成,添加了熔劑與呈色劑,釉光亮又黑,但釉質硬度差,釉表面易有劃。
8、看繪料:磁州窯白地黑花彩繪用料為氧化鐵礦物(俗稱斑花石)。古代有釉下彩繪、釉上彩繪的區分,又有厚料、薄料之分。又因燒成火焰氣氛不同,鐵的還原呈色產生不同的色調,俗稱褐色或鐵銹色等。今仿者,所用料多采用購買別人已制好的成品,大多數仿者不會配制特殊的黑料,因而采用厚料的彩繪方法,在釉面上有凸感的黑花者少,實際上現代的白地黑花瓷以薄彩者眾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