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一年生0.6以上赤芍苗
一、概況
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切片入藥。赤芍氣微香,味微苦、酸澀,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等癥。野生芍藥多集中生長于北方海拔500~1 500m的山地和草原。土壤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常見于山坡、溝旁、闊葉雜木林下,林緣和灌木叢。川赤芍集中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的山原和峽谷地,土壤多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
二、產區分布
赤芍主產于黑龍江、內蒙、甘肅、四川、菏澤等地,目前主要商品量來源于內蒙、甘肅兩地,以野生為主,目前尚無大規模家種報道;價格以前內蒙貨略高,近年來由于內蒙資源不足,與甘肅貨基本持平。
三、需求增加
赤芍是常用家種大宗藥材,需求量巨大,產地集中,生長周期長,需求剛性,較容易存放,不僅是眾多藥商長期追逐的對象,也是一些資金雄厚的大戶樂于參與的品種。赤芍不是特效藥材,是很多方劑不可缺少的配伍。飲片用量也最為普遍,有一個龐大的飲片加工大軍,飲片年需要量也在4000噸左右。每年出口到日本、韓國不少于數萬噸。
四、種植要求
芍藥性極耐寒,耐旱,喜肥怕澇,喜濕潤。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深厚,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夾沙黃泥土、沖積壤土為好,忌連作,輪作間隔時間2-3年。喜陽光,夏季喜涼爽氣候,稍有遮蔭開花尚好。盆栽芍藥盛夏烈日下易焦葉,應注意遮陰。芍藥為肉質根,根系較長,故應栽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栽于黏土和低洼積水的地方易爛根。喜陽光充足。山地栽培應選向陽坡地,四周不可有樹林及高坡陰蔽,以免影響產量。
五、主要病蟲害
葉霉病的防治
1.病癥葉片和綠色莖發病。在病枝剪除不徹底、土壤保肥保水力差和水肥管理差、植株生長衰弱的地塊發病較重。
2.防治技術處理病殘株,秋季徹底剪除病枝,并清掃落葉,集中燒毀。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料,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性。藥劑防治,在芍藥發芽后,于3月下旬到開花前,噴灑50%的多菌靈芍800—1000倍液。每10天左右噴藥1次,共噴3次。或噴灑50%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
六、繁殖技術
1.芍頭繁殖芍藥在收獲時,先將芍藥根從芍頭著生處全部割下,加工成藥材。所留下的芍頭,選其形狀粗大、芽頭飽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