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中國各地燒制陶瓷的區域不斷增多,地域上廣了,工藝上卻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釉上紅綠彩的出現打破了單色釉的局面。
文人的審美與民間的趣味表現在陶瓷上,為什么呢?
在宋代的這種文化的背景下,瓷器作為一種載體,進入了文人的世界,他們借此描繪內心所思與人生情懷。文人參與瓷器的樣式設計制作,不僅有其審美方面的獨特理念,而且就用尺寸、形制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以滿足其茶余飯后的消遣及詩、書、琴、畫等雅事的實際需要。
首先,這是時代風氣的折射,或者說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出了問題。不少人受到清宮劇或電視里鑒寶類節目的誤導,以為唯有清代官窯才代表了中國燒瓷業的高水平。
其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瓷成交價格高,除了存世量較少之外,還因為當時用波斯、印尼等地進口的蘇麻里青為呈色劑,后來這種原料沒有了,改為國產的珠明料和浙料,永宣兩朝青花那種恰如水墨畫的暈散效果就差多了。物以稀為貴,永宣青花賣得貴是有道理的。
二十多年前,當民間收藏熱剛剛升溫時,在古玩市場甚至地攤上經常看到宋瓷一閃而過的身影,價格也不貴。一件景德鎮窯的影青斗笠碗(俗稱娃娃碗),品相完整的,也不過3000元至6000元。
建窯茶盞更便宜,1000元以內完全可以拿到手。上品一點的,比如磁州窯白底劃花梅瓶或耀州窯刻劃斗笠碗,三五萬元也可以買下來。但當時人們并不當它一回事,現在它越來越少了,價格也一路攀升。
前些年,由于同樣的原因,宋代瓷器是不能上拍賣會的,除非賣家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藏品是祖傳的。但近年來,市場管理開始采取相對靈活的策略。比如銅鏡是近年來頗為熱門的拍賣品種,而銅鏡多半也是近年來出土的文物,年代遠的可追溯到春秋戰國,但照樣上拍,并屢創佳績。
在銅鏡的示范效應下,漢晉唐宋時期的古陶瓷也開始現身拍賣會,比如唐長沙窯點彩水盂、宋吉州窯彩繪奔鹿三足爐、三國越窯青釉雜耍樂俑、唐越窯粉盒、南宋仿官釉小洗、唐越窯青釉粉盒、唐越窯青釉直柄壺等精彩的高古陶瓷都顯身國內幾大拍賣行近年的大拍,并得到藏家的追捧,價格一路看漲。
藏這事,關鍵在于鑒寶的眼光與把握機會的決斷力,機會永遠是存在的。如果你有心去與它結緣的話,千萬不要與它擦肩而過了。
河南電視臺專家鑒寶預約:135 2306 8962 姚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