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重工作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洗砂機設備企業,對于與砂石相關的新聞一直都十分關注,我國的砂石行業管理混亂,特別是機制砂行業現在的生產仍處于粗放型開發模式,整個行業沒有明確的架構和延伸,并不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的定義,雖然國家曾經出臺過一些政策,對機制砂行業進行管理,但機制砂行業因為受生產方式和資源等多方原因,還是出現了許多問題。
1.粗放經營
機制砂行業是一個既古老又新興的礦產資源行業,由于歷史形成傳統生產方式和資源等多方原因,大多分布在山區或礦山等邊緣地區,設備簡陋,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生產者素質不高,難以形成生產基地規;6鄶禉C制砂石企業沒有依據各地礦源和市場的不同,在科學和詳細試驗研究基礎上進行礦址選擇,生產規模,工藝流程和設備的選型配套等研究論證工作。90%以上的生產企業沒有試驗室,國家標準中規定的出廠檢驗和提供合格證基本沒有落實。一些不適合做骨料 的"砂石"用到工程上,給工程埋下隱患。
2.濫挖濫采
“只要有石頭的地方就可以生產機制砂”,目前機制砂的原料來源仍是石灰石礦山和鵝卵石為主,尤其是靠近礦山、石料資源豐富的地區,更是經常可以看到大片的砂石生產區。據統計,全國有10.7萬個礦山,其中砂石土礦山近5.7萬個,達到大型規模的只有2704個,僅占總數的5%;中型規模625個,占比為11%;小型規模的礦山共47925個,占砂礦總數84%的份額。特別是小礦山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尤其不容小覷。有關專家指出,“對于礦山的開采,如果不從嚴控制,會比河砂開采的危害更大,到處亂挖亂采,會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3.管理制度不完善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砂石產業2013年產值超過3000億元,帶動的運輸業產值2000多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大建材行業。但與規模極不相稱的是,全國尚無統一管理砂石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既沒有將砂石作為工業產品納入統計范圍,也沒有全國統一的生產與應用標準。如在砂石應用方面,工業和民用建筑由城鄉建設部門管理,水利工程則屬水利部門的范圍,公路又歸交通部門負責。這種“九龍治水”的管理格局加劇了機制砂行業的混亂情況,由于無行業主管,受管轄權限、產銷環境和局部利益影響,形成砂石行業管理環節多序,管理尺度和力度各有不一,影響了砂石行業向集約化、規;、規范化、高效率方向的發展,造成了行政資源的損耗,甚至是腐敗情況的發生。
隆中重工作為一個與砂石行業有關的洗砂設備企業,將會一直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