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錢有大五帝錢與小五帝錢之分,大五帝錢指的是秦半兩、漢五銖、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現(xiàn)在說的五帝錢一般是指小五帝錢,是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
我們今天先說一下五帝錢之"康熙通寶
康熙通寶,清代錢幣。鑄于清圣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2.5-2.7厘米,重3.8-5.5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dāng)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jì)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jì)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清代錢幣。鑄于清圣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2.5-2.7厘米,重3.8-5.5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dāng)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jì)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jì)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
圣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漳。尚有鞏西二字,徑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shù)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公元1661年8月康熙即位開鑄“康熙通寶”,第二年改元后才推行全國鼓鑄,康熙通寶錢的制作雖談不上精美,但厚重圓大,質(zhì)勝前代。 康熙通寶的種類只有兩類,即分背滿文寶泉、寶源和背滿漢文局名。第一類是仿順治兩個(gè)滿文(一個(gè)“寶”字加一個(gè)局名),計(jì)兩種:第二類為滿漢文對應(yīng)(一個(gè)漢字局名加一個(gè)滿文局名),計(jì)20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