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drip irrigation)是運用塑料管道將水通過直徑約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頭送到作物根部進行有些灌溉。它是如今干旱缺水區域最有用的一種節約用水灌溉辦法,水的運用率可達95%。滴灌較噴灌具有更高的節約用水增產效果,一同可以聯絡上肥,跋涉肥效一倍以上。可適用于果樹、蔬菜、經濟作物以及溫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本地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處是滴頭易結垢和堵塞,因此應對水源進行嚴重的過濾處理。
膜下節約用水滴灌系統,斷章取義,是在膜下運用滴灌技術。這是一種聯絡了以色列滴灌技術和國內覆膜技術利益的新式節約用水技術。水、肥、農藥等通過滴灌帶直接效果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蓋,棵間蒸騰甚微,非常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大田運用后,較慣例灌溉省水50%左右,省肥20%,省農藥10%,增產10-20%,增加歸納經濟效益40%以上。
據新疆出產發明兵團節約用水辦主任顧烈烽介紹,膜下滴灌技術產生于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墾區。這兒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年降雨量只需100到200毫米,年蒸騰量高達2000到2400毫米,是典型的干旱區域,農業徹底依托灌溉。傳統的激流漫灌辦法,加上滲漏嚴重,每畝均勻灌溉定額達500立方米。日益超卓的用水敵視制約著本地農業乃至綠地經濟的可繼續打開。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農八師的水利工作者開端查驗在大田運用滴灌技術節約用水的可能性,自1996年到1998年,對不一樣土壤條件下的不一樣作物進行實驗,獲得成功,1999年,開端以農八師為基地在全兵團大面積推廣,第一年即推廣3.71萬畝,如今的推廣面積較1999年增長了近46倍。
2002年,石河子墾區165萬畝棉田有120萬畝選用了膜下滴灌技術,棉花總產達390萬擔,均勻單產達300公斤,創前史新高。農八師農業局局長姜振東告訴記者,僅膜下滴灌技術一項就使全師棉花增產了20%,均勻單產跋涉了整整50公斤,就以每公斤籽棉3.5元的市價核算,每畝地可增加收入175元,如此,
僅增產要素就為農八師增加收入近兩億元。若按一個農業職工50畝的均勻承包定額,則農工均勻增收達8750元。
聯系電話 15001225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