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時候,還沒有同意的定論,不過香爐的發展也是在很久之前了。
東漢在東漢時期,香爐的造型,生動,質樸自然,不帶托盤;晉代越窯青釉提爐,已同傳統的香爐十分接近,也是三足鼎立,但有一造型優雅的把手,上面還有旋紋工,做工精巧,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宋代貴族出身的趙氏皇帝文化素養極高,喜好復古,重視舊禮器;香爐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而一些小型香爐則成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窯香爐,它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展起來的,爐唇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譽。
元代香爐不脫宋代風尚,數量與品種繁多,以中小型香爐為主。湖田窯青白釉雙耳三足香爐,爐敞口直頸,鼓腹平底豐滿,肩兩側貼塑一對長方形立耳,足根部有明顯的壓印獸面紋,通體施青白釉,胎質堅硬膩白,釉色滋潤而不透明。
明代瓷爐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斗彩瓷得到空前發展。清朝光緒的御用香爐是由玉來做,非常薄,用手電筒打在里面,外面可以看到光源。
香爐在華人社會歷史久遠,本來只供焚香用,后來被愛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們玩賞的古董和藝術品了。于是,年代久遠、質料名貴、雕工精美的銅香爐,價值不菲,已失去焚香供養的意義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大型銅雕塑 期待點擊進入我司官網我國中國銅雕產業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