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濕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專業提供各種傳統文化教育培訓,為客戶提供服務好,一流的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北京國學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培訓等。公司自2015-03-09注冊成立以來,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基本方針,公司業績蒸蒸日上。立足北京市,以市場為導向,想客戶之所想,及客戶之所需。
2.新濕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于2015-03-09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66號1號樓21層2507-102注冊成立以來,從事商務服務、教育培訓、職業技能領域。目前,分公司及辦事處已遍布全國多個城市及地區。建立起了一個以市轄區、海淀區為中心,覆蓋全國的產品經銷和服務網絡。
延伸拓展
詳情介紹:國人學院國學教育培訓:儒、道、墨、法四家的若干基本觀點——天命觀
前面就中華傳統文化發展中的經與子做了概述,下面就先秦時期儒、道、墨、法四家有關天命觀、人性論、歷史觀、政治觀、教育觀等幾個主要方面做些概述與評說。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曾經高度評價了古代希臘在哲學思想方面的偉大貢獻,指出:“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種觀點的胚胎和萌芽。”以此來評價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各家的思想和文化繁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現以儒、道、墨、法四家為主,就上述五個方面的主要觀點做些比較和評析。
根據其主要觀點,可以分為人格之天與自然之天兩大不同主張。
儒家秉承了自殷周以來人格之天的觀點,把上天視為的人格之神,他主宰著人間的一切。如“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書經 泰誓》)。湯伐桀,武王伐紂,都是“恭行天罰”。(《書經 湯誓》《書經 泰誓》)根據上天的意志行事,就可以使國泰民安,得福免災。在孔子的思想中,對天命已有所保留,如“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保ā墩撜Z 子罕》)子貢也講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保ā墩撜Z 公冶長》)但孔子對天命并未放棄,在“君子有三畏”中,畏還是“畏天命”。(《論語 季氏》)因而子思在《中庸》首章就指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將天命和人性及教育全部貫連起來。他又提出“誠者天之道也”,為宋明理學把天命視為天理打下了基礎。
墨子的天命觀也是神化的,在《天志中》提出“天為貴,天為知”,天是有意志的、有人格的主宰者,并把敬天命和實行兼愛聯系起來,儆戒統治者要行仁義,做圣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