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濕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興的傳統文化教育、傳統文化教育x21a017n和國學院國學視頻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我們致力于提供有優質的國學師資培訓服務。新濕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03-09,作為一家社會責任感強的公司,新濕地文化將依托強大的實力,在傳統文化教育培訓領域內樹立口碑的品牌形象。
2.新濕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宗旨是整合優質的國學院網教育資源,以開發和提高莘莘學子的智慧為根本,形成一種新型的傳統文化教育的書籍的教學模式,進而創建中國專業的以專業服務好的國學經典教育視頻為主的教育培訓機構。
延伸拓展
產品詳情:國學院網:在中小學開展國學教育(一)
一、是國學
“國學”的名稱,是相對于“西學”而言的,是在西學東漸之后才出現的名稱,但國學是自古至今的客觀存在。所謂國學也就是“中學”,更具體而言,從狹義上講,是指長達數千年來形成的中華文化典籍,所以“國學”,就是由文字記載的中華文化典籍的總稱。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遺留給后人的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在“國學”發展之后,必然會出現對國學的分類要求。對這些文化典籍分類?就其歷史沿革而言,大致可做如下歸類。
1.最早的國學分類,應是孔子所編纂和施教的“六藝”。
《史記 孔子世家》中提出:“孔子以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教弟子。”由于《樂經》失傳,漢設“五經博士”,“五經”便流傳后世。這是對“國學”最早的分類,所以最早的國學主要是指“經學”。對古代文獻進行整編,編《詩》《書》,正《禮》《樂》,注《易經》,修《春秋》,是孔子的偉大貢獻。
2.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爭 鳴”,促進了學術大繁榮。
這樣在“經學”之外,又出現了“子學”,詩文得到很大的發展。班固在《漢書 藝文志》中根據劉歆的“七略”,即“輯略”(相當于總目錄)、“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對國學進行了分類,共收書38種、596家、13269卷。每略中有總序,每家之后又有小序,對先秦的學術思想的源流演變做了簡明的論述,是我國最早的目錄學文獻。至南宋王儉又做《七志》分類,是沿襲以上七類而有所增減。書已失傳,不再贅述。
3.嗣后最主要的分類是《四庫全書》,將“國學”概括為經、史、子、集四部。
首創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應是《隋書 經籍志》,但將其進行整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