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哥窯瓷器介紹
傳說古時,浙江龍泉青瓷世家有兄弟二人燒窯,哥哥的燒窯技術比弟弟高明,招致了弟弟的嫉恨。為破壞哥哥聲譽,弟弟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許多草木灰,想讓他燒出壞的瓷品。
被蒙在鼓里的哥哥照常燒窯,燒好后開窯一看,滿窯瓷器釉面全部裂開了,但裂得很奇特,有的像冰裂紋,有的像魚仔紋,還有的像蟹爪紋。哥哥看到這些,傻眼了,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硬著頭皮將這批瓷器拿到市場上準備低價處理掉。誰料,人們卻對這種帶有裂紋的瓷器產生了極大興趣,一搶而空。從此,哥窯瓷器名揚天下。
欲購買或出手瓷器請致電:136 6263 0237
手上有各種瓷器不知道怎么辨別?不知道什么價位?不知道什么來歷?想出手,請致電:13662630237 陳先生(微信/QQ:531470521)
 
宋朝瓷器生產蓬勃發展,各地出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特色的名窯,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然而,現在雖有流傳下來的哥窯產品,但哥窯窯址卻至今未能確定,成了一個謎。哥窯作品主要是陳設瓷,多仿古銅器形制,如貫耳瓶、獸耳爐、鼎式爐、葵口碗等。
哥窯胎子非常堅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黃色;釉色較多,有粉青、灰青、米黃等;施釉較薄,溫潤似玉,器表有一層不是很亮的酥油光,并有較大的黑色及較小的黃色開片,俗稱金絲鐵線。輕輕敲擊哥窯的瓷胎,沒有一般瓷胎的金石聲,而是近于破碎的“噗噗”聲。
 
哥窯瓷器在整個中國陶瓷史上的傳世數量極少,價格昂貴,且多有價無市。后世有不少仿制品,有官窯仿品,也有民窯仿品。盡管如此,仿哥窯瓷品與真品相比,精細度不夠,略顯粗糙。特別是真哥窯產品釉色并不統一,但仿品釉色卻比較均勻。當代還有不少仿哥窯產品問世,但由于仿制者手中罕有真品,只能照圖錄仿,因此,精品極少。
宋代以前景德鎮制瓷,胎土只使用瓷石一種原料,燒成溫度較低,制大器易於變型。早期景德鎮瓷多中小件這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宋后期至元初,在麻村發現了燒瓷的黏土(即麻倉土,現在通稱高嶺土),經研究在瓷石中摻入20%左右的高嶺土,耐溫高,走型少,提高了硬度,增強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為燒制優質大型青花器提供了條件。
這就是二元配方制胎。具體配料一般掌握高嶺土在五分之一,瓷石占五分之四上下。二元配方的使用是景德德制瓷工藝的一大創新。  
(1)用麻倉土成胎,可以提高爐溫,瓷胎不易變形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