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當互聯網遇上互助,激發出公眾對于互幫互助*原始的想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成為網絡互助的*佳注腳。這一年,融資、用戶規模、區塊鏈等詞匯,伴隨著網絡互助一起成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前網絡互助行業僅有不到10家平臺,而進入2016年后,國內已有超過120家網絡互助平臺。從2011年抗癌公社面世,到2014年e互助上線,而2015年也就新增:壁虎互助、夸克聯盟、斑馬社3家平臺。進入到2016年后,國慈互助、眾托幫、17互助等平臺相繼走入公眾視野,網絡互助逐漸走入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
而在這個號稱“資本寒冬”的時期,網絡互助依然堅挺。3月,眾托幫獲中科招商單祥雙等著名投資機構和投資人1億元天使輪融資。2016年,總計有12家網絡互助平臺累計完成近2億元融資。網絡互助成為僅次于網絡直播的互聯網風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戶規模上國慈互助上線120天即突破百萬用戶,截至12月30日,國慈互助用戶數包括“個人求助”的人員突破500萬,成為網絡互助行業大平臺之一。
國慈互助平臺自成立以來就在積極向普通大眾傳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公眾在了解、認知網絡互助模式后,積極通過口口相傳影響周邊人群,為國慈互助平臺吸引到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從近幾次監管表態后,國慈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已經明確提醒用戶,網絡互助不是保險、也不是相互保險。權威人士也表示,網絡互助在運作機制、責任形式、資金關系、組織形式上與保險存在明顯的差異,且網絡互助沒有明確的保險人,沒有任何個人或者組織對會員承擔賠償責任,這是網絡互助區別于保險的根本性因素。
當下,依然有很多人把網絡互助歸為保險,加入的低門檻、安全性及資金走向也讓他們質疑。在這一點上,國慈互助創始人兼CEO歐陽雙杰表示,國慈互助建立完善的會員公示、資金托管等風控制度,并引入前沿的區塊鏈技術來為安全加碼。在網絡互助領域,國慈互助第一個落地區塊鏈應用,解決了平臺自證信任的機制,讓會員和平臺、會員及會員之間的信任可以基于區塊鏈技術進行傳輸。
事實上,國慈互助平臺踐行的模式,就是讓會員們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讓申請互助的會員大病有錢治,費用大家攤,預存9 元即可加入,在發生互助事件時便可*高獲捐30萬元互助金,隨著會員人數的增加,個人分攤費用將會持續降低。以500萬人為例,每幫助別人一次只需要捐助0.06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