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中國(baimei-china)直播*玩的直播平臺,掃描二維碼注冊,邀請碼為“KW75V”
近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紀委公布了一份多達11人的處分名單,全都是該縣“洞旺公路”項目騙取國家扶貧資金案中因失職瀆職而被追責的公職人員。《中國紀檢監察報》的相關報道顯示,在洞旺公路改建工程招標代理中,張躍紅(另案處理)以“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名義,向該縣發改局遞送的加蓋偽造印章的申報資料,不僅順利進入縣招標代理機構庫;而且在兩年內,從修建、竣工,到交通、審計、財政等單位的把關,以及工程結算送審過程,都順利地通過了層層審核和驗收,各級監管形同虛設。城步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馬文高氣憤不已:“少數人把各種扶貧資金當作‘唐僧肉’,‘雁過拔毛’撈上一筆,而一些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稻草人’式的履職,更讓扶貧資金的使用‘雪上加霜’!”
本為“守夜人”,卻變“稻草人”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嚴禁遲到的會議總有人遲到,要求落實的行動遲遲得不到落實,制度立了等于白立,規定頒布卻未能落實,管理者把此類現象稱為“稻草人”式管理。而在某些地方行政管理過程中,這種“稻草人”現象尤為突出,政策或制度出臺,只滿足于說在嘴上、掛在墻上、寫在紙上,并未打算認真實施。政策在執行中走樣,在落實中變形。本為“守夜人”的制度守護者,變成了尸位素餐的“稻草人”
正是因為依然存在著“稻草人”現象,行政執紀執法過程中失職瀆職,給國家和群眾利益帶來巨大的損失;導致對待辦事群眾生冷硬推、阻礙發展的“中梗阻”頻發;面對問題和矛盾不擔責、不落實,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媒體曝光的部分不作為、亂作為、緩作為
“稻草人”干部
失職、瀆職的背后,監管失察是癥結
“為官不為”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工作中有法不依,有規不循;二是在工作中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三是地方和部門制定的政策,不接地氣,規定脫離實際,根本不具有任何執行力。
它讓人們擔憂一系列制度設計在一些不法行為面前形同虛設,監督集體失察。2016年濟南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發生后,就有媒體指出,當輿論對于暴露問題的憤怒超越了對監管部門失職的追究,就意味著同類的錯誤和失職不會就此銷聲匿跡。但對于公眾而言,更希望的是能夠弄清楚所有事件背后的失職、瀆職甚至是腐敗行為的內幕。(c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