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瑤竹酒:猜想,假如端午節不叫粽子節而叫竹酒節
假如端午節不叫粽子節而叫竹酒節。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因那天有吃粽子的傳統,所以也叫“粽子節”。而竹酒是一種竹子中種出來的美酒,看似與端午節不搭邊,其實還是頗有淵源的。
金銀花 入竹酒 救屈原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頗多,*耳熟能祥的是說為了紀念屈原。今天要講的竹酒與端午節的第一大淵源,便來自屈原的故事。
屈原在《九章》中記載到“入溆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說的是他被流放時途經湖南溆浦,身染瘟疫,昏迷不醒。當地山民敬佩屈原,不畏艱險,從高山采來金銀花,佐以另外幾種草藥,為其煎湯灌服,屈原不到半小時便悠悠醒轉。
古有金銀花救屈原,今有金銀花入竹酒。竹筒酒行業的榮耀品牌花瑤竹酒便是將純糧釀制的原漿酒配以竹葉、砂仁、金銀花等多種中草藥材,與健康無污染的鮮竹自然交融,形成了一款獨具特色的產品。
金銀花渾身都是寶,現在的湖南隆回有“金銀花之鄉”的美稱,那里產出的金銀花品質優良,入食效果極佳。巧的是,花瑤竹酒也誕生在那里,可謂占盡了把金銀花入酒的地理優勢。
竹酒的屈原氣節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熟知酒藝、酒性的屈原,首開了以“醉”之義嘲諷時政的先河。屈原寧可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里,也不愿舍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而現在竹酒品牌大多帶有民族色彩,是竹“雪壓竹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然與天齊”氣節下的產物。
花瑤竹酒的品牌經營理念也是花瑤民族文化的感恩與傳承,是一場竹文化與酒文化的相互交融的盛宴,是融中國傳統文化于一爐的生動體現。
假如屈原喝過一杯竹酒,相信比起粽子,他更愿收到的是一杯剛正不阿,載文傳世的竹酒。
比起粽子,竹酒更“好吃“
每到端午節,各家各戶在享用粽子的同時,也在收到粽子給的身體傷害。愛吃粽子的一般老人與小孩偏多,這一部分人的消化系統偏差,不宜貪食粽子,過食會因傷脾胃而引起腹脹、腹瀉等癥狀。
而腸胃強健者,也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另外,沒熟透和放置過久的粽子不宜吃。有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的人也要少食或不食。
比起端午節吃粽子的各種麻煩和忌諱,竹筒酒就顯得“好吃“多了。除了酒后不能駕駛等明文規定外,沒有太多忌諱,適量飲用,對身體大有益處。
猜想,假如端午節不叫粽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