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渦流探傷應用于非鐵磁性管子,已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它不單能探測出缺陷,并可以利用阻抗平面技術分析出缺陷所在的位置與深度。然而,將它簡單地應用于鐵磁性材料的鋼管,卻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其原因何在?這是由于鐵磁性材料μ>>1,根據渦流標準滲透公式: δ=503.3/√fμrσ 可知在這種情況下,渦流只能集中在表面,無法滲透到材料的內部。除此以外,鐵磁性材料的磁疇結構,將對渦流檢測信號產生極大的干擾,足以把缺陷信號完全淹沒,而無法得到有用的信息。 克服鐵磁性金屬磁導率對探傷影響的方法有兩種:其一,采用遠場渦流檢測方法;其二,對鋼管進行飽和磁化后再探傷。前一種方法需要更新儀器,后一種方法只需在原有常規儀器的基礎上增加磁飽和裝置即可對鋼管等進行探傷,具有投資少的優點。經過磁飽和處理后的鐵磁性材料可以以非鐵磁材料對待。 磁飽和渦流探傷方法應使檢測線圈附近的磁通密度達到使鋼管飽和磁化所需磁通密度的80%以上。為此,探傷前應根據鋼管的材質和規格選擇磁化電流。磁化電流的選擇通常也是在通過對比試樣的狀態下進行。從理論上講,選擇前應首先計算出所檢測鋼管達到飽和磁化所需的磁通密度,然后按上述要求調整磁化電流,此種方法要進行繁瑣的計算。在實際操作中,可采用簡便的調整方法,即在往返通過對比試樣中,隨著逐步增大磁化電流的同時,觀察儀器顯示的噪聲信號和人工缺陷信號的變化。按一般規律,口徑越大,壁厚越厚,材料磁特性越軟,所需磁化電流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EM系列磁飽和裝置是專門設計用于流動場合的鋼管渦流探傷。它由磁飽和器和磁化恒流電源構成。而對發電廠、石化廠等使用鋼管的用戶,鋼管渦流探傷通常是在流動現場,而不是在車間,為便于使用和移動,裝置必須輕便、高效。除此之外,磁化電源選用穩壓恒流電源,它能很好地避免電壓變化或磁化線圈發熱引起電阻變大而改變磁化電流的弊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