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到今,人們就有儲蓄錢幣的傳統習俗,據了解,錢幣收藏一般分為紙幣、金銀紀念幣和古錢幣三大類,而古錢幣中銀元一直是一大熱點。因為銀元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同時,銀幣制作量比古錢和民國紙幣少得多,加上清末、民國戰亂連連等因素,一些較珍貴的銀元品種存世量已稀少。
古錢幣收藏是當今收藏界的一大熱門,像我們今天見得這枚銅圓這樣的貨幣,有非常高的升值潛力和收藏價值。
清末民初機制銀幣歷來在集幣圈里有很深的收藏底蘊。2013年4月初,在香港斯賓克珍罕錢幣交易會上,一枚民國十五年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幣樣幣,即張作霖紀念銀幣以138萬元交易出;5月22日,在北京春季交易會上,一枚湖南省造民國雙旗幣以46萬元成交;11月21日,在北京秋季交易會上,一枚四川造幣廠民國雙旗幣以68萬元成交;12月12日,在 上海交易會上,一枚造光緒33年庫平一兩三點銀幣以138萬元成交。
經過十余年的培育,以機制幣為代表的錢幣交易市場終于在大放異彩。即便與海外市場相比,當前內地市場亦不遜分毫。收藏者、投資者群體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對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來價值。藏品出手鑒定電話微信:18218600321
清末銅價劇漲,民間毀錢為銅,以獲數倍之利,市面出現錢荒。廣東因停鑄制錢,市面制錢日乏,小額流通十分不便。為救錢荒,同時受香港銅元及外幣影響,光緒26年6月,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廣東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故清代機制銅元的鑄造由廣東伊始。繼而福建、江蘇、四川等省相繼仿鑄銅元。光緒元寶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光緒元寶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征集范圍: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國名瓷、現代毛瓷及大師精品瓷器,紫砂壺。
[玉石] 古玉、明清玉、現代玉、翡翠、田黃、雞血石。
[字畫] 歷代名人名家書畫、現當代書畫、各派系名家字畫。
[雜項] 古籍善本、金銀銅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
[家具] 明清各種材質的硬木家具,以紫檀、海南黃花梨及金絲楠木等名貴材料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