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瓷器的*大特點產量大,做工精致。就年份已久的古舊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當推各個朝代的官窯瓷器件,因而也*具收藏價值。多年來的市場表現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受市場追捧,其現在的價格與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琺瑯蓮子碗等,如今的市場價已達數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之巨。
。
中國古代官窯精品瓷器的拍賣歷史顯示,只要持有時間夠長,其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美國文玩公司董事向陽先生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1974年涉足收藏, 15年后,他們將收藏的中國瓷器藝術品委托蘇富比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專場拍賣會。全場共上拍101件藏品,成交97件,總成交額則接近1億港元。一件明代洪武釉里紅大碗,估價為600——800萬港元,成交價2035萬港元;另一件青瓷(宋官窯)拍到2200萬港元落槌,創造出當時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高成交紀錄。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收藏的其他品種,如非洲、美洲部落和大洋州等地的藝術品表現遠不如其收藏的中國瓷器藝術品,例如非洲藝術品同樣于行情高漲的1989年被委托拍賣,卻是艱難出手,且僅獲4.1%的年平均收益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