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瓦:用于蓋瓦壟,覆蓋兩列板瓦的接縫之上,又稱蓋瓦,一端作熊頭與另一塊筒瓦連接。
2、板瓦:又稱底瓦,凹面朝上,逐塊壓疊排放。板瓦沾琉璃不少于全部瓦面的三分之二。
3、滴子:又名滴水,在板瓦前加有花紋圖案的如意形滴唇。用于瓦壟溝底端部,外露產部分上釉。
4、勾頭:用于蓋瓦壟端部,置于滴水之上,上置瓦釘和釘帽固定。
5、釘帽:用于遮蓋固定勾頭的瓦釘,有饅頭形和塔形兩種。
6、正脊筒子:用于五樣瓦料以下房屋頂正脊(五至九樣)。
7、正當溝:用于正脊下部與瓦面相接處。
8、壓當條:用于正脊群色條之下,正當溝之上,或用于垂脊兩側。
9、群色條:用于五樣至七樣瓦料房屋的正通脊之下。
10、扣脊瓦:脊上覆的一壟筒形瓦。
11、正吻:又大吻、龍吻,俗稱吞脊獸,用于正脊兩端,一種龍頭開的裝飾,張口大口將正脊咬著。下吻
的附件有劍把、背獸等。
正脊獸:用于正脊兩端,嘴頭向外。多層臺基,色彩鮮艷的曲線坡面屋頂,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現廣闊空間。兩千多年前漢墓磚畫上已經有院
落建筑的表現,及至明清*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復雜的圍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國古建筑體現了明確的禮制思想,注重等級體現: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都
有嚴格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態,但是也同時限制了建筑的發展。同時,天人合一思想同樣體
現在中國古建筑的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建筑與自然的互相協調與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選址;建造時因地
制宜,依山就勢,園林體現尤其明顯,強調風水。
古代建筑,雕梁畫棟,墻壁亦往往作圖畫。戰國時期畫事頗盛;漢時宮室,亦多有畫人物故事,善惡畢背
,以昭鑒戒;后世所畫則多山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