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國內外所掌握的臨床資料,體感音樂療法所帶來的快速深度的放松和理療作用,還用于緩解神經肌肉的緊張、痙攣、疼痛和運動障礙,改善睡眠和大腦情緒、認知、聽覺、言語等方面的功能,不失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自然聲波療愈手段,讓人“在享受中得到康復,在放松中得到治療”。體感音樂能治哪些病?據悉,體感音樂療法一般不針對某一具體疾病,而是全身功能性的調整。
具體說來,以下門診都適合該療法———治未病門診:
保健調養、身心康復;心理科。
睡眠障礙科:失眠、焦慮、抑郁及各種軀體化癥狀;
康復科:兒童腦癱,腦卒中及植物人促醒康復,高血壓,偏頭痛,帕金森 病,老年癡呆,骨質疏松癥,糖尿病足等;
婦產科:圍產期護理,產后康復等;
兒科、新生兒科:新生兒助長、早產兒、剖腹產兒、自閉兒等輔助康復治療。
能發揮上述作用,是因為體感音樂療法能激活大腦古皮質和舊皮質層、促進腦組織再生、改善肢體微循環,并還具有:沒有藥物的毒副作用、沒有痛苦(患者感覺舒適愉快)、護理勞動強度低、每日可不斷重復等優點。并不是所有亞健康者都適合這項療法。“個別禁忌癥如先天性心臟病、較重心臟病、放置心臟起搏器或支架、內出血等不能使用,以及孕婦要慎用”。
現代科學揭示,生命的本質是細胞共振。即同種同向排列、組成同一器官組織的細胞,其振動頻率相同、振動方向也趨于一致,因而產生“同頻共振”現象。根據“1/f波動理論”,正常健康細胞的振動是一種以低頻為主的1/f波動,具有較高的動能和活性;而異常細胞(如癌細胞或受到不良刺激的細胞)的振動,則是以高頻為主的1/f2振動,動能和活性都大大降低。體感音樂所產生的振動,正是一種1/f波動能形式,當這種作用與體內大分子和細胞等產生“同頻共振”時,會使細胞的活性大大增強,并通過一系列的生物化學效應,使組織的微觀結構發生改變,細胞的代謝和功能活動得到有效調整。
對于生命有機體而言,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由其生理節律(尤其細胞的振動頻率)失衡而起。而音樂的聲波治療,是迄今發現*為有效的振動修復源之一!3、腦神經康復原理:大腦是人體的生理中樞,主管著一切生命活動。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人腦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復功能,這種修復功能只有在大腦皮層血管和微循環通道打開的前提下,才能發揮較好效果,這也是抗衰老的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