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在省質監局和省住建廳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西安9旬教授姜維山無償捐出自己的三項專利,消息宣布時,會場掌聲經久不息。
三個專利都與螺旋箍筋有關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系列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其中《高強箍筋約束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中,用到了姜教授無償捐出的三項專利。
姜教授生于1927年,退休前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是國際知名土木工程專家、國際組合結構協會成員、科技部專家組成員,也是我國螺旋箍筋推廣的首倡者、“約束混凝土和型鋼混合結構技術規程”的主要起草人。
1月12日,華商報記者專程拜訪姜教授,了解他捐出的究竟是什么專利?“這三個專利都是有關螺旋箍筋的,為的是約束混凝土。”姜教授用盡量通俗的語言說,這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常用鋼筋混凝土的弊害。
姜教授稱,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石子組成的,水泥和沙子硬化后會收縮,但石子不會收縮,造成了混凝土本身會有原始裂縫,在受力后裂縫還會繼續擴大,甚至崩開加固鋼筋的彎鉤,遇到地震就會發生破碎,這是房屋不安全因素的根源。
唐山地震令他幾天睡不著覺
“1976年的唐山地震瞬間造成20多萬人死亡,刺激得我幾天睡不著覺。”姜教授說,那么多人被埋在震倒的房屋里,建筑結構工作者是有責任的,應當設計出“震而不倒”的新建筑結構。于是,他在參與編制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時,建議增加抗震結構一章。昨日,如約到達先生家時,老人早已在電梯口迎接,進屋后看到幾乎每個屋子都有書架,書架上放滿了書,不少是日文原版專著。
先生1993年從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退休后,20多年來仍在志愿培養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目前還指導著五六位研究生。九旬高齡的先生耳不聾、眼不花,目前獨居。據老人說,女兒會一天打兩個電話問候。
先生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晚上9點30分休息,早上6點起床,起床后先給自己熬上一鍋五谷雜糧粥,吃完飯后會短暫休息片刻,就開始工作,編規范、寫書、帶研究生,本月還出版了兩部專著。提到長壽的秘訣,老人說自己不抽煙不喝酒吃素食,喜歡打太極拳,寫毛筆字,*重要是有好心態。
“能自由搞科研,和年輕人在一起,精神很愉悅。”先生笑著說。
采訪結束后,先生又堅持把我和同事送進電梯。從學術風范到生活細節,慶幸自己上了一堂非常勵志的博導課。 華商報記者 杜鵑合肥華信專利:15055183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