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天下微盤總部--咨詢:3354414283 電話:17373121020
5家銀行2016年業績方面表現尚可,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截至2016年上半年,盛京銀行、哈爾濱銀行、青島銀行、鄭州銀行、徽商銀行分別實現36.22億元、24.59億元、12.62億元、21.31億元、34.4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3.16%、15.35%、17.49%、21.19%、12.11%。
從5家銀行披露的招股書來看,擬在上交所發行A股上市的哈爾濱銀行,在所有擬進行“A+H”股的地方銀行中發行規模居首,該行擬發行36.66億股A股;徽商銀行擬發行A股上限為12.28億股;青島銀行計劃發行不超過10億股A股;盛京銀行和鄭州銀行發行規模*小,發行上限為6億股。
資本“解渴”成為銀行回歸*為迫切的原因,以盛京銀行為例,其2011年、2012年、2013年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02%、11.92%、11.17%,到2016年6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均為9%,連續五年下滑。
不被港資看好的心酸
做“港漂”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從近年來轉戰港股上市的銀行來看,因銀行整體凈利下滑、不良攀升等原因,港股投資者并不看好內地銀行股,成為銀行集體回歸的重要原因。
內地銀行基本上靠基石投資者“撐場面”,發行價格偏低,由于公開認購份額不足,基石投資者在內地銀行赴港上市中的認購比例越來越高。浙商銀行(港股3.94 +0.00%)和天津銀行(港股5.81 -3.01%)在港發售股份基石認購比例達57.61%和51.51%,而青島銀行為更高,6名基石投資者就已鎖定了總發行量的72%,達4.35億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