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灸法——瑤族藥罐灸
概述
瑤醫藥罐灸是廣西桂北瑤族先民在與疾病長期的斗爭中,充分利用地道藥材與瑤山多竹的特點,創造出的一種灸法,是瑤族外治的精華之一。發泡藥罐療法屬拔罐法,古稱角法,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記載,曾任廣西勾漏令(現北流縣)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方》中也有有關廣西壯瑤等民族民間各種角法。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消腫散結,開竅泄熱,活血祛瘀,疏通經絡。
適應癥
用于風濕痹癥、跌打腫痛、丹毒癰疽及部分內科疾患等癥。
施灸準備
金竹罐,了哥王根皮,狗股骨,麻骨風,大小鉆,穿破石,松節,透骨消,九節風,銅鉆,鐵鉆,風見散,甲紫等。
施灸方法
取堅固無損、正直、口徑在1.5~3cm,長約8cm的金竹竹管,一端留節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內膜,厚薄適中,用破紙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此為制作的金竹罐。再調制煮罐藥,選取以活血祛瘀、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的地道藥材,如:狗股骨一塊、麻骨風30g、大小鉆30g、穿破石30g、松節30g、透骨消30g、九節風30g、銅鉆30g、鐵鉆30g、風見散30g等(臨床還可辨證加減),將金竹罐放入藥液中浸煮。再取了哥王根皮30g,用米湯調和制成直徑1~2cm不等的圓餅。施灸前將要施術的部位消毒,再取用了哥王根做成的藥餅隔紗布敷貼患處(取穴原則以阿是穴為主),半小時后取下,視其發泡部位,用消毒針點刺放出泡內液(當地瑤醫用瓷片),然后取出用瑤藥浸煮的罐、甩凈水珠后,趁熱迅速扣蓋在發泡部位皮膚上,約10分鐘后,取下藥罐,用消毒巾擦凈滲出液,后用藥水熏洗患處約30分鐘。隔日或一周2次。5~10次為1療程。
艾灸咨詢與合作,請加微信/QQ:258888029
艾條購買:dayitang.taobao com
艾灸培訓:jiuliaoshi com
艾灸加盟:jiudaotang c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