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灸法——蒙醫灸法
概述
蒙醫灸法是具有蒙古族醫學特點的一種傳統外治法,由熱敷療法發展而來。早在秦漢之際的《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就有記載:“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此灸法種類較多,可根據不同的材料而采用不同的灸法,其療效奇特。
功效
調節氣血,防治疾病,增強體質。
適應癥
用于寒性所致的頭疼、四肢黃水癥、胃火衰退、消化不良、“巴達干盛型”(寒性)浮腫證、水腫證、癲狂病、癇證、痞瘤病、癤癰、多種皮膚病、炭疽、虛熱證、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癲癇、慢性胃炎、結腸炎、胃下垂、骨質增生、胸椎或腰椎結核、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病、一切脈絡病以及溫病后期等癥。
施灸準備
白山薊草,羊毛氈,木心,衛生香,棉花頭,小茴香,黃油,山川柳,金,銀,銅,斑蝥,醋,獨頭蒜,鐵線,線香,火柴或打火機,甲紫等。
施灸方法:主要借助火的灼熱刺激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火炬灸:亦稱火把灸。用細小棍一頭纏以棉花制成大小不等的火炬形棍(大則如拇指,小則如小指或更小),將棉花頭蘸上少許植物油(以不滴油為佳)點燃后,以火苗迅速按灸病灶、此法適用于炭疽或乳腺癌等。
香灸:是指日常用的衛生香,視臨床需要和香的粗細靈活掌握。一般將1支粗香(直徑約0.2cm)或3支細香(直徑約0.1cm)捆在一起,點燃后按灸穴位。該法多用于嬰幼兒“赫衣偏盛型”(近似風寒)諸證。
薊絨灸:將秋季采集的白山薊,放在陰涼處陰干后,置于木板上用木棒搗成棉絮狀,再經堿水和磚茶水濕透晾干制成白山薊絨。根據臨床需要,制成大小不等四種規格的圓錐形絨炷。此法臨床*常用。
木心灸:是指取出多年干枯榆樹中的軟心,代替白山薊絨作為施灸的材料。
艾灸:利用艾條,代替白山薊絨作為灸材。
艾灸咨詢與合作,請加微信/QQ:258888029
艾條購買:dayitang.taobao com
艾灸培訓:jiuliaoshi com
艾灸加盟:jiudaotang c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