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園人合,共享經濟行業下半場,誰能“技”壓群雄?
仿佛是從今夏開始,“互聯網下半場”這個觀點就逐漸被業內的一眾大佬們欽定成了2016年的行業關鍵詞。共享經濟行業下半場怎么玩?云帆加速的“共享CDN計劃”能否站在企業級服務的風口上,利用共享經濟模式“技”壓群雄?
☛ 共享經濟領域的“三劍客”
提及共享經濟,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以Uber為代表的打車軟件。Uber自2009年成立以來,以一個顛覆者的角色在交通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Uber打破了傳統由出租車或租賃公司控制的租車領域,通過移動應用,將出租車輛的供給端迅速放大,并提升服務標準,在出租車內為乘客提供礦泉水、充電器等服務,將全球的出租車和租車行業拖入了一輪新的競爭格局。
與Uber類似,Airbnb源于兩位設計師創始人在藝術展覽會期間出租自己的床墊而引申出來。Airbnb,意為在空中的“bed and breakfast”,旨在幫助用戶通過互聯網預訂有空余房間的住宅(民宿)。同樣由于供給端的迅速打開,以及Airbnb所提供的各具特色民宿,Airbnb在住宿業內異軍突起,預定量與房屋庫存開始比肩洲際、希爾頓等跨國酒店集團。
與Uber, Airbnb均為2C的共享經濟模式不同,WeWork卻是在2B領域共享經濟的先行者。WeWork創立于2010年,*早產生于美國,專注做聯合辦公租賃。WeWork選擇交通方便和位置繁華的地段,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將寫字樓承租下來,進行專業的裝修設計,讓空間變得個性和時尚,之后以略高于附近一般辦公空間的價格租給 1-300人的企業或個人,在租金差價中獲利。
根據統計,2014年全球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達到150億美金。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350億美金,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6%。
☛ 共享經濟的兩大基礎資產
事實上,共享概念早已有之。
傳統社會,朋友之間借書或共享一條信息、包括鄰里之間互借東西,都是一種形式的共享。但這種共享受制于空間、關系兩大要素,一方面,信息或實物的共享要受制于空間的限制,只能僅限于個人所能觸達的空間之內;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雙方的信任關系才能達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