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溶氧測控儀-溶解氧的意義
池塘養(yǎng)殖與溶解氧
溶解氧 是池塘養(yǎng)殖重要的水質指標
如果溶氧量過低魚將無法適應。據試驗,主要養(yǎng)殖魚類正常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溶氧量一般在4~5mg/L以上,此時魚類攝食好,生長快,鉺料利用率高;當溶氧低于此值時,魚類的攝食與生長將受到一定影響;當溶氧低于2mg/L左右時,魚類基本停止攝食;當溶氧降至1mg/L左右時就會浮頭;當溶氧進一步降至0.5mg/L時即可窒息死亡;而溶氧偏高一般對魚類沒有什么危害,溶氧過高易得氣泡病。
溶解氧的來源
池塘中溶解氧的來源主要是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以及由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水中產生。池塘中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浮游生物的呼吸和水中有機物的分解造成的。
池塘溶氧的變化趨勢主要是由池塘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決定的。從日出開始,隨日照增加,光合作用增強,水中溶氧逐漸升高,至下午2-3時溶氧達到,有時每升水的溶氧含量可達十幾毫克;此后光照漸弱,水中溶氧逐漸降低,至夜間光合作用停止,水中只存在耗氧過程,溶氧迅速下降,至黎明前降,常可低至1毫克/升。
此外池塘溶氧還受到光照、風力、氣壓和浮游生物、水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變化趨勢雖然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含量卻難以判斷。
魚塘溶氧測控儀如何科學合理增氧
我國的池塘養(yǎng)殖,大多仍然依靠人工觀察魚蝦浮頭來開戶增氧機,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浮頭現(xiàn)象難以避免。一旦開始浮頭,說明池塘溶解氧含量已經過低,必須立刻增氧搶救,及時的搶救雖能避免大面積泛塘,但對魚的正常生長和池塘的水質已造成了不利影響。
合理的增氧方法,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 要確保不浮頭。不要等到魚浮頭時才開始啟動增氧機,應在魚接近浮頭之前,提前1-2毫克/升就開始增氧。避免魚缺氧消耗大量體力,這樣才能提高鉺料利用率,降低飼料系數(shù),保持正常的生長速度。(蝦更不能浮頭)
第二、 避免無效增氧。當增氧達到足夠的溶氧量時(一般為3-5毫克/升以上),應該及時停止增氧機,可以節(jié)約大量電力成本。
第三、 午間補氧。當中午強日照時,上層水溶氧含量會超過飽和值,常常達到十幾毫克/升以上,此時應啟動增氧機,把上層水攪動到下層,增加池墉整體含氧量,可有效防止夜間溶氧下降過快,加速有機物的分解,無機物的氧化,抑制氨、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產生,轉化和降低其含量,有效改善水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