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茂名茂南區的梁老板承包有12畝魚塘養殖羅非魚,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梁老板也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養殖戶。雖然書沒讀過多少,但是像少量多餐、投餌四定原¬則、增氧機使用口訣等養殖日常注意事項還是背得滾瓜爛熟。
2009年8月的一天,中午開了一段時間增氧機后,觀察了一遍池塘無異狀后,梁老板便與附近養殖戶三五成群地在村里涼亭下抽水煙、聊家常。4點多的時候,梁老板的兒子來電話,說池塘里的魚都浮頭了,讓他趕快請漁病技術員過來。梁老板立刻邊往回趕邊給鎮上的漁病技術員打了電話。
二十分鐘后,漁病技術員匆匆趕來,檢測了水質后告知梁老板是氨氮過高,魚出現中毒現象,但是由于池塘水質已經¬變壞,底部氨氮已經¬嚴重超標,雖經¬過搶救,梁老板池塘里的羅非魚還是陸陸續續死了一大半,損失慘重。
增氧機有了“指揮官”
“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浮頭早開,魚類主要生長季節堅持晴天每天中午開。半夜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施肥、天氣炎熱、面積小或負荷小,開機時間短。”——對于增氧機的使用口訣,相信很多水產從業者都能倒背如流,這口訣可以說是水產業者多年以來的經¬驗總結。但是,僅僅依靠這個口訣是否合理利用了增氧機的功用、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了呢?
“目前養殖戶對增氧機的使用大體上是對的。但是,水質變化時我們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依靠經¬驗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與不確定性,很難準確地掌握水質的變化。”青島昱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際鋒說。據了解,昱昌是國內*早進行溶氧測控儀研發、生產的企業之一。
水體里的溶解氧的確可以說是“看不見,摸不著”,單靠肉眼并不能分辨出水體是否缺氧,而傳統的做法就是熟記增氧機的使用口訣或者依據天氣變化、經驗來調整增氧機和增氧類藥劑的使用。怎樣才能做到合理加氧、準確加氧,是廣大養殖戶所關注的問題。
據了解,增氧機所打起的水花其實不是加到水中的氧,而是加不到水中回到空氣中的氣泡。水中的縫隙比水分子還小,氣泡溶到水中其實比拿一個籃球塞到石頭里還難。增氧機增氧的作用其實就是加速水的流動,流速大壓強小的原理,使氣體溶入水中。
魚塘增氧控制器是一種根據探頭實時監測水體溶氧狀況,然后根據探頭所提供的實時數據控制增氧機的開啟,從而達到合理利用增氧機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