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正局級研究員黃運成對于國內期貨、現貨發展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論,指導著特別是國內地方交易場所中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現貨市場)的發展。近日在廈門2016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全球)投融資發展論壇上,其中一演講內容為《影響大宗商品市場發展的五大困局》。以下為黃局提出的五大困局及編者補充的一些想法,不代表黃局原觀點。
1、概念困局:現貨與期貨 指出在我國期貨和現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或是實踐期貨或是現貨的市場,這于山東省已經向國務院上報了關于申請支持山東省 穩步發展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現貨與期貨的概念在我們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發展過程中將有一段時間的模糊期和試水期。鹿頭社一直提出期貨創業板的概念,希望期貨能夠在特殊區域成立期貨創業板。
2、稱謂困局:交易中心與交易所 在38號文出臺后,大多數的交易場所的“交易所”字樣更名為“交易中心”或是“交易市場”,僅僅保留了部分國有企業或是特殊的、重要的交易場所“交易所”字樣被保留,應該可以目前保留“交易所”字樣的都是比較牛X的。后續基本審批“交易所”字樣都必須報到部際聯席會議,僅僅批復據了解為兩到三家,38號文后審批的第一家“交易所”字樣的交易場所為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其他的看到的看起來新開的交易場所使用的“交易所”字樣的均為38號文之前申報保留的或是更名更類別的。普通的投資者基本不了解“交易所”和“交易中心”字樣的具體區別,記住,帶所的都很牛X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