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萬成交 明宣德青花填紅花卉紋缽
2011年紫禁成交作品。
是一件明代景德鎮御窯廠巨作,屬傳世完整器,另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現藏一件相同器物,是景德鎮明代宮廷御窯廠舊址出土的宣德青花填紅殘片修復件,著錄于臺灣鴻禧美術館1998年出版的《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窯瓷器》之《明宣德青花填紅花口缽》,亦為景德鎮考古所1996年在臺北與高雄舉辦的《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特展》的重要展品之一。 青花填紅,是在青花瓷器釉色上,先留出花卉紋飾等白釉色地,再在白釉上用銅紅或鐵紅填繪花卉紋飾,有如青花作地的一樣效果。 文獻記載:“彩器始于宣德”。宣德時期燒制的紅彩非常鮮艷,色調也有濃重和淺淡之分。這件青花填紅器,尺寸巨大、色相絢爛飽滿,蘇麻離青為地、紅彩為花,造型宏大莊嚴、筆觸生動圓滿,充分顯示了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的匠作能力與高超的藝術水平,是宣德官窯的極重要代表作品,查環球拍賣歷史,同類美器僅見于此。2530萬成交 明宣德青花鏤空花卉海浪紋花熏
2012年保利成交作品。
品成型頗為考究,必須采取模印成型工藝,再加以駁接上下頂尖和足座,在裝燒中必須是一體入窯,即是蓋部與器身相迭,子母口處不施釉而以谷糠灰等物隔離,防止粘連,只有一體燒造方可保證器物同步收縮,讓蓋部與器身恰好吻合,避免錯位不合之患。但是一體燒造必然增加器身的承重,極容易在燒造*后階段發生變形傾斜,畢竟本品入窯之前總高度是在45厘米以上,為了適應承重的需要,器身部分逐漸加厚,并將圈足處理為寬平式樣,更好降低燒造失誤的概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