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社會現狀而言,各個機構所提供的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本質上并無差異,咨詢本身包含了治療,治療的前提也涵蓋了咨詢,因為他們共同目的只有一個,通過與受心理問題困擾的個體的溝通發現問題,然后使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個體擺脫他們的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這兩個詞語經常被人們提及,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人們重點討論的話題。有一種觀點認為他們不完全相同,因為就字面意義來理解,咨詢本是詢問,了解的意思。可是治療通常的字面意義在于使用方法,技術,或藥物等手段治愈疾病幫助患者康復。由于咨詢一詞的使用面比較廣,我們通常對這個詞的理解還停留在咨詢知識,經驗,信息等層面。可是心理咨詢不同于其他咨詢,咨詢者并不僅僅是需要咨詢師提供知識和信息這么簡單,他們更需要針對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就像是我們生病以后到醫院去,并不是只需要了解我們的我們得了什么病,病理是什么這么簡單,我們更需要醫生為我們提供解除病痛的辦法,或者是由他們為我們直接解決病痛,因此單純的咨詢在這里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像我們目前的心理咨詢一樣,我們的*終目的是為咨詢者解除痛苦,行使這樣一種職責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經驗傳授。所以在目的層面上,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可以說是相同的。
談到這里有人就會提出一種觀點,認為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的*大差別在于心理問題的嚴重性。一般人產生了輕微的心理問題,需要的就是心理咨詢。當他們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時,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心理治療。其實不然,心理問題一旦產生,雖然反應程度上有輕重之分,但是對于個體都是十分困擾的,也都是需要治療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牙疼本身不是什么嚴重的情況,甚至都不能稱之為“病”。可是哪一位先生或者女士可以說他不需要醫生為他治療呢?既然生理上的困擾沒有大小之分,為什么心理上的困擾就一定要用嚴重程度來劃分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界限呢?
現在還有另一種比較狹隘的觀點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差別在于手段。 心理咨詢以溝通談話解決苦惱者的困擾,而心理治療則是通過藥物手段達到治療目的。其實縱觀心理治療史,我們可以發現*初的心理治療手段就是非藥物治療,催眠術和精神分析法就是兩個*好的例子,嚴格意義上來講藥物治療只是臨床治療手段之一。所以通俗一點講,用藥并不屬于心理治療的方式,心理咨詢的溝通過程中,咨詢師對咨客的合理引導本身也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