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人會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在做客服接待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疑問,例如對于心理咨詢的不信任,對于咨詢師的不信任等等。
其實做心理咨詢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心態,這樣才會促使心理咨詢產生效果。那么,都需要什么樣的心態呢?
首先,心理咨詢的當事人應該是愿意改變、主動求助的,這是前提。倘若當事人沒有主動改變的意愿,那么心理咨詢就沒有辦法開展,當事人會產生強烈的阻抗和抵觸心理,這會嚴重影響咨詢效果。
其次,當事人應該知道心理咨詢是需要預約和收費的。原因有二:第一,嚴格設置咨詢前的程序,有助于當事人重視咨訪關系的建立。第二,咨詢師要費盡心思制定咨詢方案以保證咨詢效果,費的心力不比體力勞動者少。如果當事人不愿意履行預約和繳納費用的手續,要么他對心理咨詢有一定的疑慮,要么他對咨訪關系還不夠重視。
第三,心理咨詢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多次咨詢,并不是一次咨詢就能解決持續存在的心理問題。
很多當事人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經常第一個問題就是“一次咨詢能看好嗎?”“多長時間能好?”這種心態不利于咨詢效果,當事人僅僅停留在心理內省和內心體驗的過程,缺乏行為上的協調性鍛煉,這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四,當事人應該明白,心理咨詢不可能在咨詢室內全部解決。也就是說,在心理咨詢室中的咨詢只是一部分,心理問題只是從這里得到緩解和好轉,要根本的解決,當事人還要走到生活中去,感受生活的樂趣,在人際關系中和現實環境中*終解決問題。
第五,在咨詢過程中,當事人應完全相信咨詢師。對于自己的不良情緒和真實體驗不要掩飾,要讓咨詢師完全地了解自己的無助和壓抑,只有這樣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咨訪關系,咨詢師才能根據當事人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指引當事人擺脫痛苦,咨詢才能順利進行,才會對心理問題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