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化名),是我今年六月份帶的一名高中生。他中考以裸分560多分考入市*好的高中,但進入高中以后,成績就開始不斷下滑,高一下學期成績在班級和年級都是倒數,數學50多分,物理、生物、化學30多分。英語和語文成績稍好,一般在90—100分之間。
第一次溝通時,剛開始同媽媽和孩子一起進行。媽媽迫不及待的反饋孩子的糟糠情況:天天耷拉著腦袋,沒有活力,每天死氣沉沉,做事特別拖拉,總是慢吞吞的拖到*后時刻才做,上課經常遲到,不認真聽課,厭學、不聽話……媽媽在描述孩子的過程中,一臉的焦躁、不甘心和對孩子的失望之情,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很煩躁又壓抑。
我建議媽媽在接待大廳等候,讓我和孩子單獨溝通!孩子反饋,剛開始自己也很努力,但感覺自己怎么努力成績都提升不了,越來越沒有信心!每天功課很重,作業很多,成績下降了,父母更是擔心焦慮,周末又進入各種輔導班學習。感覺太累了,沒有希望,想放棄,但不上學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我能感受到孩子內心是不甘的,他想學好,但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學好。
然后,我們一起聊他的學習生活,發現:一、他每天上課時聽老師講課,課下偶爾看筆記,絕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做各種練習題上,課本幾乎不看。二、課本基礎很不好,更沒有建立知識系統。譬如連*簡單的函數的定義、要素和基本性質都不清楚。做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模仿題型,并不知道考的什么知識點,更不知道解題思路。同樣的知識內容,轉換一下形式他就辨別不出來了。三、內心自卑,這種自卑不僅表現在學習上,也表現在對自我缺乏認同及人際交往過程中。
媽媽和孩子認同我的判斷,對于孩子問題的化解,和媽媽約定:其一、關注孩子的心身健康,不是僅僅只緊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二、內在平和,不要每天都是焦躁不安的,這會把不良情緒感染給孩子,對于問題解決只會起到反作用;三、信任孩子,給孩子信任,給孩子自我調整與成長的時間。
和孩子約定,學習調整和心理調整同時進行,從心理上化解內在的自卑與自我不認同;然后調整學習心態與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和樂趣。孩子雖然同意問題解決的方案,但表現得半信半疑。我很理解他當時的心態,在他的學習體驗中,學習就是一個苦差事,怎么可能會有輕松愉悅呢?我鼓勵他試一試感受一下再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