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興隆縣大吉大粒板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營糖炒板栗、遷西板栗3113、板栗批發等。公司秉承“顧客至上,銳意進取”的經營理念,堅持“客戶第一”的原則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2.興隆縣大吉大粒板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于2014-08-27在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八卦嶺鄉八卦嶺村(李申宅)注冊成立以來,從事原材料、農業、堅果干果領域。目前,分公司及辦事處已遍布全國多個城市及地區。建立起了一個以唐山市、遷西縣為中心,覆蓋全國的產品經銷和服務網絡。 遷西板栗產于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是河北省傳統特色農產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很多古籍上都有記載。遷西板栗外形玲瓏,呈紅褐色,有淺薄蠟質層,鮮艷而富有光澤;果仁呈米黃色,內皮易剝,肉質細膩,糯性粘軟,甘甜芳香,營養豐富。2008年3月,遷西板栗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生產情況: 1957年,遷西縣板栗發展到9.5萬畝,年產板栗412.5萬公斤,比1949年增長近l倍。60年代初期,全縣加快建設板栗基地,到1965年,全縣板栗發展到13萬畝、158萬株,年產板栗750萬公斤,比1949年增長2.4倍。1967年夏季遭受一場嚴重的風災,毀傷栗樹2萬多株,當年產板栗560萬公斤。70年代初由于暴雨、修水庫等又毀栗樹8萬余株。 1973年,全縣再掀發展林業生產高潮,提出到1975年板栗產量達到l萬噸的目標。1974年3月,長春電影制片廠科教片組在遷西縣拍攝了《板栗》科教片。1978年以后,縣內實行各種形式的林果生產責任制,農民生產板栗的積極性越來越高。1980年7月1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遷西縣為“板栗生產基地縣”,雖因自然災害和潘家口、大黑汀兩大水庫攔壩蓄水,以及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工程占地等,前后共砍伐栗樹56萬株,但到1984年,板栗產量增加到136.8萬公斤,成為全國唯一年產板栗超萬噸縣。當時占全國總產量的13%。河北省的35.8%。以后全縣逐年加快發展以板栗為主的林果生產,并探索出了“圍山轉”工程開發模式,先后在板栗基地進行了選種、栽培、嫁接、修剪、病蟲害防治以及低產園改造、板栗花期噴硼、綜合豐產技術等試驗、示范、推廣等,遷西板栗生產有了質的飛躍,鞏固了全國*大商品栗生產縣的地位,成為全國*大的板栗生產基地縣。199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