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顆粒是在常溫條件下利用壓輥和環模對粉碎后的生物質秸稈、林業廢棄物等原料進行冷態致密成型加工。原料的密度一般為 0.1—0.13t/m3,成型后的顆粒密度 1.1—1.3t/m3,方便儲存、運輸,且大大改善了生物質的燃燒性能。
生物質顆粒用途:
1) 大型養殖場牲畜的飼料,便于貯存、運輸;
2) 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干凈、無污染,便于貯存、運輸;
3) 工業鍋爐和窯爐燃料,替代燃煤和燃氣,解決環境污染;
4) 可做為氣化發電、火力發電的燃料,解決小火電廠關停問題。
生物質顆粒意義:
我國是能耗大國,調整能源結構,利用生物質能是必然選擇。生物質經過壓縮成型后,
其體積大幅減小從而更便于運輸、貯存和使用,解決了生物質大規模利用的關鍵難題,因
此該技術及設備非常適合于生物質發電、工業鍋爐的清潔能源改造、農村新型炊事燃料。
主要具有如下深遠意義:
1)替代煤,從而減少一次能源的消耗。
2)實現碳循環,減少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
3)增加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4)該技術及設備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物質顆粒的發展:
1)發展秸稈制粒技術,對于生物質的大規模應用起到關鍵性作用。
2)如果操作方法得當,制粒機能夠順利運行,并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較長的使用壽命。
3)制粒技術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降低電耗和提高產量方面尚需實驗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