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俗稱“大洋”、“洋錢”或“花邊錢”。銀元起源于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
明萬歷(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流入中國。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乾隆寶藏”銀幣。道光(1821年-1850年)年間,臺灣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銀圓,稱為銀餅。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廷開始正式鑄造銀元“光緒元寶”(即龍洋),各省紛起效尤。 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后,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銀元是近代幣收藏的重要幣種之一。青銅器,玉器,銅錢古董奢侈品銀元全國回收寄賣抵押。微信 電話 扣扣1,5,6,5,6,7,0,3,1,6,8合作共贏
按照時間順序,可以將近代銀元分為五大類:清末時期銀元、北洋軍閥時期銀元、民國時期銀元、中華蘇維埃時期銀元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銀幣。這樣分下來,就可以對近代銀元有一個大的歷史脈絡,也對銀元價格有很直接的理解。晚清時期發行的銀元,因為時間早,數量相對較少,回收熔鑄多,所以流傳下來的比較少,價格自然比較高。雖然清政府鑄造的*枚流通銀幣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名為乾隆寶藏,但沒有流通使用,直到光緒年間,鑄造的光緒元寶真正被百姓接受,才正式跨入銀元時代,所以光緒元寶深受收藏者青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