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板:了解你的服務員嗎?
服務員一天走的路比吃的飯還多。每天走好多路,可謂是身心俱疲。作為餐飲管理者,你明白服務員的苦嗎?
其實服務員在每天中做了太多無用功,甚至吃力不討好。如何省時省力?少走冤枉路?切實發揮人員效力,是管理者所關心的,也是服務員所期盼的。
要解決問題,當先分析問題,首先要知道服務員的服務路線具有其特殊性。
先是,行動頗隨機。
恰如作為一個服務員,你站在一號臺,卻不能因為10號臺召喚,而不響應。那么這樣的冤枉路,就是因為顧客隨機招手所致的。
其次,服務有必然。
另一點,出餐口固定,餐臺固定,收銀服務臺固定等等,因為這些功能區位置固定,服務路線便有了必然性。
明白了特性,怎么讓服務員少走冤枉路,提高工作效率呢?
有智囊人士提出了兩個方向:
1.研究好餐廳的各個功能位置點,比如工作臺,出餐口,洗碗間,收銀臺等,它們的位置是不是合理。整個服務流程做下來,這些功能位置點是否能滿足服務員*少的走動步數。*好的動線位置點,就是能滿足服務人員不走或少走冤枉路。
2.培訓服務員,提前預判顧客的需求,并及時主動提供服務,一次性的完成工作量,少走冤枉路。
餐飲老板也為此費心思,畢竟高效的服務,會加快顧客的用餐,節省的時間可以增加餐廳翻臺率,同時也會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聽起來很合理,實際上卻不可取。
第一,餐廳設計早已成型,不可能為了服務員的一些小便利而做大改動;
第二,服務員的預判技巧怎么培訓?有什么標準?即便是通過了預判,客人的需求又怎么會同時發生呢?
所以綜上,智囊人士提出的方案,盡管很完美,但在客觀上已經難以做到。
難道這真是無解之題?非也,考慮問題需要跳出局限。君不聞,送餐機器人乎?
送餐機器人是餐飲業的好幫手。它可以與服務員搭配協作,承擔單調、枯燥的體力勞動。據測算,原來10個服務員的餐廳,后來改組為8名服務員+2臺送餐機器人,因為分工合理,各騁所長。人機搭配,不僅減省了人工、降低了服務員的工作量,而且還提升了服務效率。服務員輕松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顧客用餐也更加滿意了。
目前使用送餐機器人的成本,遠低于人工。而呆萌的造型,也頗能吸引眼球。尤其是蘇州一米機器人,效率是業界同類的十幾倍,一次可上一桌菜。
蘇州一米機器人,專注餐飲,首開國內送餐機器人租賃先河,是國內第一的餐飲機器人租賃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