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夏的形態特征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塊莖近球形,直徑0.5~3.0cm,基生葉1~4枚,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5~25cm,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徑3~8cm,偶見葉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徑2~4mm。花單性,花序軸下著生雌花,無花被,有雌蕊20~70個,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軸上部,白色,無被,雄蕊密集成圓筒形,與雌花間隔3~7mm,其間佛焰苞合圍處有一直徑為1mm的小孔,連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狀,伸出佛焰苞,綠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彎曲。
二、半夏生長的生態環境
1.對溫度的要求
平均地溫在10℃左右時,半夏萌發出苗;平均氣溫達15~27℃時,半夏生長*茂盛。在我國部分地區,7月中旬開始,隨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氣溫上升,*高溫度經常超過35℃,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半夏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3~29℃。
2.對濕度的要求
半夏不耐旱,喜愛在濕度較高的土壤中生長。我們曾調查了單縣終興鎮一塊半夏高產田,平均塊莖單產達1500kg。其品種為菏澤產“狹三葉半夏”,全年幾乎沒有明顯倒苗過程,即使在盛夏季節,生長也十分旺盛。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夏季堅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溝灌1次,這樣既保持了土壤濕潤,又降低了土溫,一舉兩得。半夏既喜水又怕水,當土壤濕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長不良,造成爛根、爛莖、倒苗死亡,塊莖產量下降。
3.對光照的要求
半夏是耐陰而不是喜陰植物,在適度遮光條件下,能生長繁茂。但是,若光照過強,半夏則難以生存。以半蔭環境為宜,珠芽數和塊莖增重可達*大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