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在速生速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依舊是時髦的玩意。可是很多時候,那里彌漫著恐懼。昨天,微信朋友圈里,瘋狂轉發著一條駭人聽聞的“新聞”——地暖,給你帶來溫暖的同時正在慢慢殺死你的孩子。大意是地暖極可能誘發兒童白血病和癌癥,甚至還可能導致不孕不育、胎兒畸形。
這篇閱讀量超過10萬次的文章,很快被證明為虛假信息。因為世界衛生組織于2007年發表正式評估報告,公眾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低頻電場和磁場環境不會對實際健康造成影響。
隨后,有網友找到了這篇文章的來源——《電磁輻射的六大危害》,內容與《地暖危害》幾乎完全一致,大部分數據和疾病名稱都一樣,只是把“電磁輻射”的危害,直接嫁接到了地暖身上。
有專家分析,“地暖輻射會傷身”的說法,可能是不良商家為了打壓對手而惡意散布的。這種做法,既違反了有關公平競爭的法律法規,也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
這只是一個極端的案例,現實生活中,你只要打開手機,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危害提醒”。不管相信或將信將疑,接收者都將生活在恐懼中,直到在朋友圈或媒體上看見另一篇辟謠文章。
你可以說成年網民的科學素養不足,竟然讓一些連中學生都能看出破綻的文章大行其道。不過,作為微信朋友圈平臺提供者的互聯網企業,難道不該做點什么嗎?
昨天之前,微信朋友圈開啟了*新一波的海飛絲廣告推廣。不管你認不認同這個品牌,只要使用朋友圈,都會接收到廣告。
我們想說的是,既然微信能在朋友圈強行定向推送廣告,那么就有責任清理朋友圈里的虛假信息——曾經一度受此困擾的微博,不也已經精確打擊虛假信息了嗎?這,才是服務提供者和用戶的契約。
互聯網的精神實質,不僅是人類四肢和感官的延伸,更應促進人類的自由。在當下的微信朋友圈里,人們需要免于恐懼的自由。再準確點,是免于不應有的恐懼的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