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的市場競爭形勢來看,質量已成為現代企業獲取有利競爭地位、建立長遠發展、使企業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點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的認可,并紛紛提出自己提高質量的口號。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出的“讓質量上路”,福特公司的“質量是第一件工作”等等。
為了鼓勵企業不斷提高自己產品的質量,日本早在1951年就設置了國家質量獎——戴明獎,每年將此獎頒發給一家在其質量管理項目上有突出貢獻的公司。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電子類產品成功打進美國市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憑借它們產品的高質量。
相比之下,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產品質量不高,往往是依靠著低成本所帶來的價格上的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在國外,我國的產品就是廉價、低劣的象征。這樣不但不利于自己企業的形象,而且很容易招致他國的反傾銷訴訟,從而影響我國企業全球化的發展。
1
樹立超群的質量意識
在中國的眾多企業中,華為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對質量管理比較重視的一個企業。在華為制定基本法時就提出:“我們的目標是以優異的產品、可靠的質量、優越的終生效能費用比和有效的服務,滿足顧客日益增長的需要。質量是我們的自尊心。”
任正非在講話時也指出:“我們決不能為了降低成本,忽略質量,否則那是自殺,或殺人。搞死自己是自殺,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殺人。”
雖然華為很重視質量的提高,但是在發展初期的時候,由于缺乏資金、受技術的劣勢等因素的影響,華為的產品質量相對于思科、朗訊等那些國際主流企業制造的產品的質量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華為在發展中一面通過加強對服務的管理來彌補質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積極努力建立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
華為質量管理體系的運作方式,在其《基本法》中有明確的表述:“優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是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我們認為質量形成于產品壽命周期的全過程,包括研究設計、中試、制造、分銷、服務和使用的全過程。因此,必須使產品壽命周期全過程中影響產品質量的各種因素,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必須實行全流程的、全員參加的全面質量管理,使公司有能力持續提供符合質量標準和顧客滿意的產品。”這里提到的全面質量管理是由美國著名勵志管理專家費根堡姆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全面質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逐步發展而來的一套先進的管理理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