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收藏家錢幣賣1700萬
一枚清朝光緒年間的一兩錢幣竟然賣出了1700萬元的高價,消息一出,眾網友紛紛熱議,而錢幣的主人,年輕的義烏90后收藏家張懿就此闖入了公眾的視野。
十幾歲的年紀,很多人都孩子學校里無憂無慮上著課,賺錢?大家很難想到一個十來歲的娃可以做到的吧。近日,一枚錢幣賣1700萬的消息,讓年輕的義烏90后收藏家張懿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生于1990年的張懿與很多藏家“半路出家”不同,他從兒時起便與現代金銀幣結緣,很早便涉足老銀元、銀元寶、銅錢等收藏。小學時,張懿接觸了歷史,一下子就迷了進去,尤其是歷史書上講的各個階段的錢幣,更是讓他一發不可收拾。“一枚小小的錢幣可以折射當時的歷史,很神奇。”他的喜歡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嘴巴上,初中階段他就開始玩起了機制幣(即用機器而非手工制作的各種金屬貨幣),為了收藏一枚袁大頭(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有時要省下一個月的早餐錢,等到節假日就去農村走街串巷尋找,有人賣他便興奮不已。“錢幣拿到手的一瞬間就滿足了。”
2000年之前,市場上的機制幣還沒有被熱炒,義烏一些農戶家中藏有袁大頭,見有人花錢來收,他們也很樂意賣,那時張懿就以50元一枚的價格收藏了一批袁大頭。在義烏商品市場浸潤下長大的張懿也有一個靈活的商業頭腦,有時候錢不夠了,他就將搜羅來的袁大頭拿到義烏的古玩市場上賣,賺些差價又繼續買錢幣,就這樣他手中的機制幣越積越多。
張懿的收藏并未得到父母的支持。“從他們角度來說,我玩這個有些不務正業。”在父母的反對聲中,這個喜愛錢幣的年輕人還是堅持做自己,大學期間他已收集錢幣、紙幣等數十個品種,收藏足跡更是踏遍北京、安徽、濟南等地。
2012年正是錢幣炒得*熱的時候,加上手中的藏品越來越多,張懿打算出掉一部分。某天,他將自己的藏品帶到義烏古玩市場,當年以50元一枚收進來的袁大頭已漲到了1000元一枚。在假貨泛濫的市場上,張懿的真錢幣一下變得奇貨可居,藏家一涌而上買了個精光,當天他就賺了6萬多元。嘗到甜頭的張懿這下子更是放不下了,當時便下決心把這當成事業來做。
如果說原來在古玩市場買進賣出,還是小范圍的小打小鬧,那大學期間接觸的一場拍賣會,則徹底轉變了張懿的方向。某個偶然的機會,張懿參加了杭州一場拍賣會,一下子開闊了他的眼界。“看到了很多書上才能看到的稀有錢幣,要玩就玩這些高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