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草書手卷 創作筆談
王厚祥
中書協給我提供了三個參考內容,一個是唐人元稹的《離思》,一個是宋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個是唐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我選擇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我寫大草,該篇內容氣勢宏大,與草書奔騰壯闊的氣息想吻合。二是該篇字數較多,適宜寫大篇幅的草書。“三名工程”是多年來唯一一個被稱為“工程”的展覽,也是在全國影響*大的一項書法活動,對于這樣的活動,作品創作上不僅要精,還要有份量,篇幅太小和字數太少的作品都是不適宜的。
之后是選擇形式,這次征稿通知對形式的要求非常寬泛,只給了一個寬高上限,在寬五米和高三米六之間任選形式。我選擇哪一種形式呢?當時考慮了幾種方案,比如想寫一件五米乘三米六的巨幅;比如也想寫一個三米六乘三米六的大斗方;比如想寫一件三米六高的中堂或條幅,還比如要寫一件五米長的手卷。其目的都是圍繞如何更好地反映自己大草作品的長處。其實我是趨向于書寫前面幾種巨幅大草作品的,那種作品掛在高大的展廳里一定很有氣勢!但斗爭的結果還是選擇了寫一幅五米的長卷。因為大幅作品容易從表面上給人粗糙的感覺。大家都知道小字要精美,也懂得小字精美是什么樣的。大家也都懂得大字需要精美,卻很少有人知道大字精美的內涵。大字的筆觸是寫意的,它的精是寫意的精,與小字光滑爽利的精是兩個概念。還有,在創作上,與大字相比,小字把握起來要容易的多。為什么國展拼接成風?這是根本原因。平時討論時老師們也都抱怨展覽中很少大字作品,但評選中誰去體量寫好大字比寫好小字要難上多少倍。王冬齡老師是寫大字、大作品的高手,但他寫的字能入選國展嗎?我們可以任意想像,當今書家誰的大字、大作品如果拿到國展上去評一定可以評的上。我也想入選,我也沒能脫俗,于是我選擇了字體稍小的手卷。
當然,手卷也是草書創作很好的形式。這也是我大作品之外要選擇它的主要的原因。手卷怎樣寫?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簡單的辦法,即從頭到尾都一樣,比如多數楷書、隸書、篆書手卷,打開開頭看一下就行了,后面也都一樣,狀如算子。另一種是較復雜的寫法,不同段落要寫出豐富的變化。我認為這才是長卷的意義。特別是草書長卷,豐富的變化應該成為他的一大特色。這張作品的創作中我就在這方面做了努力。 |
|